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未央394期】《腊八粥》教学设计——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徐美娟

(2020-03-02 19:46:41)
【语文未央394期】《腊八粥》教学设计——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徐美娟 

原创 于红梅名师工作室  语文未央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选材时如何抓住事物特点做到取舍。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有能力的同学可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学出趣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 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说说自己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 补充腊八粥的资料,辨析词语

(一)来历源自于古代天子国君,每年农历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时间上来说,腊祭在每年腊月初八,亦称腊八。每年腊月初八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祝与粥谐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将蔬果干物(     )〖搅和  搅拌〗在一起,煮成粥,敬献农神并祷祝,以表示庆丰收之意。用腊八粥谐音腊八祝。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是宋代开始盛行的。

(二)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摩尼悟道成佛之日,成佛之前被一牧女用乳糜所救,于是佛教徒把佛祖成道之日称为成道节,弟子们在这一天熬粥施舍纪念佛祖,民间渐渐演变为腊八节里吃腊八粥的习俗。

(搅和:侧重于几样东西掺杂在一起。

搅拌:侧重于用棍子在混合物中转动,使其均匀。)

3.腊八粥有特有的制作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1)生字连线




腊   搅   稠   粥    肿   

(2)指导认识“粥”并书写

:粥”字最早见于金文。由“粥”的金文可知,它是由“米”和“鬲(lì)”组成的会意字。表示把米放在容器里熬,两边的“弓”是冒出的蒸汽。

     (3)出示文中词语认读。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你知道腊八粥里有什么吗?(课件出示腊八粥图片)

2.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段落

(1)课件出示(1、15自然段)

(2)指导朗读,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板书:等粥  喝粥)

四.合作学习  细品“等粥”

1.思考:文中是如何描写八儿“等粥”的,同桌交流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提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板书:盼  想  猜  看)

2. 学盼粥

(1) 默读第2—8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想象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课件出示文中句子。

“……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眼睛可急红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3)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并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感受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感受它的可爱、等粥时的着急、无奈、天真。

(4)想想第四段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学想粥(9-11)

(1)八儿最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

(从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中体会他的天真、可爱。)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感受家庭的温馨。)

(3) 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学猜粥(13)

(1)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八儿想象中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它会起锅巴……”

(2)自己读一读,看看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

(3)  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妙极了)

5.学看粥

(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画出相关词语。

出示: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3)小组合作,比较14、1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你感受到了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6.分角色再次朗读等粥部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爱。

过渡:从“盼粥-想粥-猜粥-看粥”,作者将小八儿的心理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爱粥、盼粥的小孩子,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他的可爱。

五.总结升华

六.课后作业(二选一)

1.查找腊八粥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民俗。

2.仿照第一段、十五段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学会文化

教学目标:

1.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选材时如何抓住事物特点做到取舍。

2. 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

3.以文带文,学习更多经典作品,感受民俗之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学习卡上情景填空,复习词语。

腊八粥(    )(    )是人们喜爱的事物,八儿更是爱吃,可妈妈只是拿起锅铲在粥里(     ),八儿等不及就(    )锅里的粥是什么样的?在八儿的恳求下妈妈抱着他看到锅里饭豆煮得(     ),但没想到今日的粥竟是(   )。最终八儿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

(甜腻   浓稠   搅和    猜想    肿胀  褐色)

2.上节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馋嘴的八儿 ,八儿是怎样喝粥的,让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腊八粥》 。

二.初学喝粥  体悟写法

1.阅读18-19段找出八儿喝粥中句子,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

“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

 “他身边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

(表现了八儿吃得饱,也表现了粥的好吃。)

2.作者并没有详细写吃粥时的过程,而写吃完后的情景?

(既能体现粥的美味,又烘托出家庭的温馨。)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吃粥,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喝粥略写)

(好处:体现腊八节的民俗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的天真可爱并展示了温馨和谐的生活场景,而喝粥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所以选材是根据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内容而决定。)

4.可见作者在意的不仅仅是喝粥,他最在意的是什么?

(品粥里的滋味,品节日的习俗。)

三.细品粥味   喝出文化

1.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腊八粥,出示第一段文字: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

2.作者对腊八粥这么多细腻的描写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碗浓浓的腊八粥,除了丰富的食材,还有什么让人觉得甜蜜、美味?

(习俗之美   家的温馨)

4.体会作者风格。

    有人说沈从文的创作“醉心于人性之美”本文中你能感受到吗?

5.你还了解到腊八节的哪些习俗?组内交流并全班汇报。

四.回归经典  品味人性美

1.出示《腊八粥》原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文笔美。

2.出示两首有关腊八的古诗《腊八日早漫成》《腊八日怀圣仆》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之间对对方的爱。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2.作业(二选一)

选择阅读小说《腊八粥》原文,对比阅读冰心《腊八粥》。

查阅中国其他民俗,用学到的方法介绍一种民俗。

【作者单位:西航三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