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未央099期】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新旧教材之对比——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
(2019-08-07 16:15:56)| 分类: 教学论坛(刘宏) |
【语文未央099期】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新旧教材之对比——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刘宏
原创: 于红梅名师工作室
语文未央
课文后半部分即那五个孩子走后的内容,原课文只有10个自然段而新教材有14个自然段。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一一更高,更,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了ー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做的感觉。
原课文:
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吸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吸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水远忘不了的经历。
这部分内容原教材课文只有700个字左右,新教材课文有1250个字左右。两相比较,新教材的描写更加具体细腻。
“我”被困在悬崖上的心理活动更加细腻,我想掉头回去,但已经不可能;向上爬,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也是不可能的。
听到有人在哭泣、呻吟,最后意识到那就是自己。这里将原文当中的“啜泣”、“纳罕”改为了“哭泣、呻吟”以及“意识”,这样的改动,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也不那么生僻。
“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新课文这样的景物描写很符合儿童的观察和视角,十分巧妙地表现了时间在慢慢地推移,恐惧在步步紧逼。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新课文中增加了这么一个细节描写,天空中第一颗星星的出现,一定会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黑夜的降临,我的处境又增加了一层危险。
在爸爸耐心的鼓励和细心的指导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所以新课文用了10个自然段,描写更加详细,使中心更加突出。而原课文只用了7个自然段,叙述的较多。
另外,新教材更加注重形容词的恰当运用,如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将原课文“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
改为”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形容词“凌乱”表示岩石的状态,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准确具体,更具画面感。课文中增加的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形容词与名词古城的偏正短语还有“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突出的石头”“粗壮的男人”等。
总之,新课文比原课文篇幅长了很多,内容更加具体,增加了许多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环境描写,这是在引导七年级学生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翔实、描写细腻、重点突出、恰当运用形容词,以纠正学生所写记叙文多叙述少描写的倾向。
【作者单位:西安市临潼区马额初级中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