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化指导教法分析《湖心亭看雪》在不同版本中的区别——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郭薇

(2019-08-04 13:36:04)
分类: 教学论坛(郭薇)
细化指导教法分析《湖心亭看雪》在不同版本中的区别——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郭薇 

原创: 于红梅名师工作室  语文未央  

随着九年制部编教材的全面使用,不少老师发现入选的课文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有些课文已经寻觅无踪了。能保留下来的是有极好的学习意义的。《湖心亭看雪》在人教版中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属于自读课文。而在部编版中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依然属于自读课文。现通过多方面比较,来探究部编教材的变化点。



人教版

1.单元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阅读提示: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3.研讨与练习: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部编版

1.单元目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2.阅读提示:大雪净化了天地,冻结了人声鸟语,也激发了作者游览西湖的雅兴。他在沉沉夜色中沉舟独往,看到雪中的西湖果然风光不凡。更没想到的是,这种情形下还有先“我”而至的赏雪人。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境界?如此简洁凝练、生动传神的文字,又带给我们怎样的美感?

3.思考操究: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通过对本文在人教版和部编版的学习指导内容摘录不难发现,部编版在各方面都对其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这是依据不同学情而设置的,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教学思想。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文言文学习后已经有了相应的文言现象的积累,具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感知文意的能力。但随文入情,披文入理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九年级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内容理解方面还是在文本分析、观点阐述方面较之八年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此时的他们个性理解、个性表达的主动性也在增强,对文本的自我钻研的热情也在高涨,尤其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也很强烈。但他们对思考结论的条理性、系统性表达能力还需教师引导,对问题的过度解读需要教师点拔。

二、单元目标

八年级在本单元提出疏通文意,赏析文句。九年级在本单元提出理解文意,积累实词,体会虚词的表情达意,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发现,部编版的单元目标更具体,更有深度,对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给予明确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了清晰的方向。

三、阅读提示

人教版给出的概括性词语表述笼统,如“清新谈雅”“艺术境界”,作为自读课文,这样的评价仅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难以完全体会到的,需要教师带教,但尺度把握不好的话又容易上成教读课。部编版在这方面做得更细心些。在给出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只指点学生关注两个问题:分析环境的意境,感受其传达的美感。这考察到之前学过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对九年级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

四、课后题设计:

1.两个版本都提出“背诵”的要求,可见这是文言文积累的方法之一。

2.人教版在此文中明确提出“白描”手法的学习,这是新知识,虽然前面的课文也有运用此法的文句,但却是属于附带知识。部编版指出从多角度分析本文写景句子,它的范围就更广了:可白描,可感观,可对比,可句式……接着由赏景自然过渡到析人,学习映衬手法,理解深刻涵意。相比较而言,前者依然是学习新知的过程,而后者则是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既有学习技法的检测,又有学习能力的训练。

3.两本教材在这里不约而同地关注到“比较阅读”的训练,“以诗解诗”来实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人教版选择的是学生学过的《江雪》,部编版节选了三首课外古诗,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却符合学生不同学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增长规律。这也贴合了中考试题中“诗歌鉴赏”题型的考点。

“以学定教”是教师授课所要遵循的原则,不同学段的学情不同,对学习内容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作为九年级学生学习此文,在教案的编写上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作者单位:西安市太元路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