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母鸡》
(2019-03-28 14:40:46)
标签:
教育 |
分类: 精准帮扶 |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母鸡》
作者姓名:赵艳红
学
所属区县:未央区
联系方式:18165292910
邮
课 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母鸡》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理解“如怨如诉”等词语,体会“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等佳句,同时和《猫》的写作方法做对比,感悟作者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文本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由厌恶母鸡都喜欢母鸡的情感经历,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
||
教学重点 |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
||
教学难点 |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
||
教学方法 |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穿插语言文字训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
||
教具学具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发现老舍先生对猫一直都非常喜欢。这节课我们再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另一篇课文《母鸡》,看看他对母鸡又有什么情感呢? 生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目的。 板书课题,生齐读。 【设计意图】单刀直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阅读提示使本课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一)、出示词语
颤颤巍巍
欺侮 读词语要求:先读正确,再读出词语味道。 【设计意图】对词语加入情感朗读,为下文的正确理解做铺垫。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老师听出来了,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情感不像对猫那样一直喜欢,而是由(
板书:讨厌 【设计意图】教师相机小结,引出板书,顺其自然引出文章主线,降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度。 (三)、鼓励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刚开始那么讨厌母鸡,而后来又不讨厌了呢?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 三、研读文本,感悟情感变化 (一)学习1—3自然段,解读“讨厌” 1、小组讨论:找出一个句子概括,用“_____”划出来,交流。 “我一向讨厌母鸡。” 2、抓“一向、讨厌”进行朗读指导。 3、默读1—3自然段,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交流反馈: 生抓重点词语,读中悟,悟中读。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无病呻吟 欺软怕硬 下蛋疯狂炫耀 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根据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既练习了说话,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二)、学习4—8自然段,感悟母爱的伟大 一只让作者从来没有好感,只有“讨厌”的母鸡,怎么会让作者对它的态度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呢?是什么让作者改变了看法?我们在文本中寻找答案。 1、默读4——8自然段,思考:这又是怎样的一只母鸡?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抓重点语句感悟体会,并结合想象分小组说话: 它警戒时勇敢地叫“咕咕”,仿佛在说:“__________”。 它喂食时慈爱地叫“咕咕”,仿佛在说:“__________”。 它教儿女本领时耐心地叫“咕咕”,仿佛在说:“__________”。 它夜里听到动静时凄惨地叫“咕咕”,仿佛在说:“__________”。 【设计意图】激发想象,训练语言,深刻体会母鸡的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4、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是什么力量让它变得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三、学习9—10自然段,品味尊敬 (一)、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你心中,英雄是怎样的? 指导感情朗读。 (二)、出示句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品读:仅仅是喜欢吗?更多是什么?(尊敬) 是啊,作者被母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母爱深深震撼了,这是作者对子夜操劳、无私无畏的伟大母亲的崇高敬意! 再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加强语言实践: 人们都说爱屋及乌,当我们对这位鸡母亲产生尊敬之情时,它的缺点也就变成了优点: 比如:作者原本讨厌母鸡无病呻吟,现在则可以这样说:母鸡是个乐天派,它一天到晚唱不停,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听吧,它从前院嘎嘎到后院,再从后院嘎嘎到前院,像一个不断练习唱歌的歌手……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该环节引导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感受,又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情感的交流共鸣。 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一)、根据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母爱的感受。 (二)、出示句子: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世间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设计意图】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学生将更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 五、小组讨论《猫》和《麻雀》写法上的特点: 对比《猫》和《麻雀》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结构、段式、表现小动物特点、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小结。 六、课后作业 (一)、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感悟母爱。 (二)、做一张给母亲的感恩卡,写上最想表达的话。 |
生读阅读提示。 生板书课题,读课题。
生加入情感读词语,为后面理解课文做铺垫。
生能回答出:讨厌
生独立思考,质疑内容尽量全面。
生小组讨论,勾画相关语句体会。
生找出关键词,体会讨厌母鸡的原因。
生练习说话,并能克服语病,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生默读,同时勾画相关语句,进行感悟。 学生上台板书关键词。
小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生能说出对成为母亲的母鸡的尊敬。
生再次感情读文,体会作者情感。
小组讨论,练习说话,体会爱屋及乌的含义以及作者情感的变化。
生自由发言,视角要宽一些,多方体会母亲的辛苦,感悟母爱的伟大。
生能说出“两部分构成、总分段式、用事实说话、情感变化、以及生活化语言”即可。
学生课下动手完成相关作业。 |
||
板 书 设 计 |
母
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理清课文的思路,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同时采取学生上台板书的方法,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起了相应的作用。 |
||
设 计 自 评 |
《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描写了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下蛋拼命炫耀的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成为母亲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到转变为“尊敬”。 我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来完成:一、文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二、与《猫》相比,写法上有哪些特点。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抓关键词等方法,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同时大量穿插语言文字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的作用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板书设计理清课文的思路,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同时采取学生上台板书的方法,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起了相应的作用。作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对课堂上情感体会不全面或者不丰富的学生,适当的起到了补充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