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17-09-29 16:40:59)
标签: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 |
分类: 课题2017 |
《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和依据
1.选题背景:
两极分化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现象,因为学生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肯定是不平衡的,但是两极分化确实不应该扩大。本课题组认为,正常情况下的差异应该符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状态。但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就会出现了两头渐大,中间渐小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和教育上找原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突出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无疑对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们现在的初中数学的课堂中,这个愿望并没能实现。我们所在的学校,初一数学测试会出现满分与几分的巨大的两极分化,随着年级增长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开展此课题不仅是新课标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让每个学生都走出学习困境的迫切需要。
2.选题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组认为中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要求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优化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全面倡导、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正视和解决数学两极分化问题;缩小两极分化,特别是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能够使学困生及时走出学习教学误区,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体会学习知识带来的乐趣,提高自尊心,增强自信心,从而改变其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缩小了两极分化就能营造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在全班学生心目中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有效促进班级成员的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更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白月琴:课题主持人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撰写
李萍:收集成果并编辑上传,撰写结题报告
韩靖:制定、分析调查问卷
何芬:撰写案例
冯蕾:撰写案例
王娟:修订研究成果
郝宇:资料的收集的归类
四、本课题研究内容
1.初中生造成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研究。
通过观察和调查,对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2.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案例研究。
分析选择班级中两极分化的典型案例,研究从中呈现的问题和特征规律,总结形成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3.避免初中生出现两极分化的具体措施和帮助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学生的补救方法研究。
通过分析造成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其实可行的避免措施。帮助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的学生补救方法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1.调查研究法
对不同层次学生,即优生、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学习行为思考进行问卷调查,分层对比,充分了解优生、学困生的区别,提炼针对学困生的特殊进步措施;对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学困生心理引导方式、监督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学困生的影响;对班级管理、班风班级建设进行问卷分析,了解教学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
2.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对背景文献、相关文献、核心文献,学校一些文件和内部资料的全面收集,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提供给研究主题的所有有效信息。为了详细了解国内外对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表现、成因以及消减方式,通过中国期刊网等主要的期刊网站对该主题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和梳理,这对研究的选题、研究方式以及研究结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基础沉淀的价値,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的后续开展指明方向。
3.行动研究法
这是教育实验的方法之一。在本课题实验目的确定之后,研究者按照研究计划有步骤地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先后从研究、行动、监察、回馈、思考等方面对研究所形成的主要观点进行推敲,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教学质量。
4.案例分析法
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到综合、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在进行本课题研究时选择了个别学生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形成的共同原因以及解决策略。
六、本课题研究步骤
本次研究历时13个月,从2017年4月开始,2017年5月结题。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4月—2017年5月)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召开课题组筹备会议
召开课题组会议,准备课题研究的申请工作。拟定初步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主持人、课题小组副组长、各科成员等。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师生互动教学的要求。搜集查阅大量关于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以及有效解决策略的相关文献、书籍、期刊文章及相关著作,积极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阅读与其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并内化为需要的理论信息,为后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4.确定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课题管理办法、准备阶段月活动安排。
5.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6.组织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3月)
本阶段的研究目标是调查分析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状,收集各类信息数据,全面开展各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基本探究出数学课堂教学中预防两极分化的方式、策略。
1.组织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2.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状
通过对一线数学教师、初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问卷和后期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整理与统计,真实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的现状,以便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
3.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每周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制定实施阶段活动安排。教师互相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现象遇到的问题、困惑,及时总结课堂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分享好的经验与方法及更加有效可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为在课堂上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
4.组织已经掉队的数学学困生召开座谈会,帮助他们分析导致现状的原因,激励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及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
5.收集、撰写相关教学案例
数学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课堂中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并不断反思与改进。撰写数学课堂教学中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的措施有效性较高的教学案例,形成文字性资料。
6.邀请有关专家讲学,上研讨课
通过邀请专家讲学,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审时度势,组织、讨论组内研讨课等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师生互动的能力。
7.课题专项研讨。
每月定期开展课题专项研讨会,对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阶段性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做好阶段性小结。对问卷调查结果、访谈结果、课堂中避免学生两极分化措施的成功案例、经验分析概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及时撰写有关总结、论文等,整理资料。
教师及时撰写课题研究心得、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等,整理汇总相关资料。
9.收集教师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5月)
1.召开课题结题工作组织准备会,制定总结阶段计划安排。
2.编写课题研究论文集。
3.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修改、完善并定稿。
4.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收集整理本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相关教学案例、实践论文,问卷调查报告、课题研究心得、课题研究报告等。
5.组织鉴定结题。
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分类整理资料,汇总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的总结提炼,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课题验收。
七、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预期取得以下结果:
1.课题研究终期报告及其文件和相关影像资料。
2.论文集。
3.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的研究案例及对策的有效性案例
八、其他有关问题和保障机制
1.研究人员:本课题组教育科研气氛浓厚,由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担任课题组负责人,成员中有省级教学能手、高学历高素质精力充沛积极进取的年轻教师,他们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这些都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我校实施。课题组将定期邀请教育行家、教研员来校作理论讲座,分享实践经验,并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2.研究经费预算来源:课题研究组成员共同集资和学校资金扶持。
课题研究需要的正常经费开支,如文本打印,组织学习,学生活动,外出调研,阶段和总结性评审等,预计费用2000元。
3.研究时间:
2017年4月
--
单位条件:学校有网络及参考图书的充分保障,并有在校七至八年级的学生供调查研究,更有校领导及同事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