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证监会高调打击背后:A股谣言为何屡禁不止?

(2016-10-14 20:20:20)
标签:

杂谈

彩贝财经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10月14日,证监会公布了3起典型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的查处结果。其中,两起自媒体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一起知名网站传播虚假信息案。

具体来看,3起案件包括李某编造、微信公众号“弥达斯”传播“招商银行喊国家队还钱”虚假信息案,你、被罚20万元;五矿证券首席分析师王某某传播“创业板全面停止审核”虚假信息案以及每经网传播虚假信息案,被罚15万元。

证监会表示,将与新闻出版、广电、工信、网信部门齐抓共管,并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执法协作,共同打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这意味着,证监会将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包括博客、股吧的言论,以及靠标题博眼球的微信公号也被纳入处罚。

作为典型信息定价的市场,股市对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且利益博弈浓厚,在政策导向的A股,这种迹象尤为明显。在股市,一旦虚假信息蔓延,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如上述被处罚的“创业板全面停止审核”的虚假信息发布后,上证指数次日暴跌6.41%,而“招商银行喊国家队还钱”更是引发国家队要退出的猜疑,引发市场一片哗然。

股市谣言已成市场的一大公害,如何打击才是关键。我们不能一方面高喊“严厉打击”。一方面却没有让谣言制造、传播者付出代价。

A股谣言为何屡禁不止?

作为一个不够成熟的市场,推动A股的力量并非宏观经济,甚至不是公司业绩,而是资金与政策的双轮驱动,这也决定了A股投机、短炒、过度波动的特色,而打听消息,捕捉题材,爱讲故事成了A股最大的风情。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无疑加大了投资者筛选信息的难度,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信息传播呈几何速度发展,这也为谣言滋生了土壤,从动机看,股市中制造或传播谣言者主要有几大目的:

首先,通过谣言传谣来蛊惑人心,制造混乱,然后从中获利,比如鼓吹利好让股民来接盘,编造利空低价买入,目的是要达到某种结果。

其次,刷存在感。尽管自己不是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不甘寂寞,希望借助谣言来引起别人的围观,达到被关怀的效果。

再次,心中有怨气无处发泄,把谣言当做泄愤的工具,比如自己在股市中不如意,在生活中不如意,通过造谣来为自己发泄情绪。

最后,为了出名。一个正常的媒体,想成为“大V”很难,于是,一些急于“吸粉”的小型自媒体,便开始用标题党,甚至造谣的方式来吸引关注,比如“弥达斯”公众号,目的是为了吸粉而已。

此外,机构“造谣传谣”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券商研报是重灾区,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关注,很多分析师,甚至首席都抛离了研究的领域,不是唱多就是猜点位,把市场搅得人心惶惶。

股市谣言危害有多大?

由于股市谣言多来源于微博、股吧、公众号,监控可谓更加防不防胜。由于A股信息常年不对称,在股市,谣言甚至可以“以小博大”,并不仅仅大V的谣言有破坏力,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散,有时候只要在股吧喊一嗓子,就能引来众多股民踩踏式出逃,并造成市场断崖式下跌,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在散户居多,羊群效应极其明显的A股,谣言满和传闻满天飞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而市场亦多次深受其害。就拿“创业板全面停止审核”来说,这则谣言让市场暴跌逾6%,虽然下跌责任并不全在它,但这个谣言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是两市千股跌停,市场万亿市值灰飞烟灭,这种危害性是巨大的。

在以往,我们一边高喊“严厉打击”,一边却没有让谣言制造、传播者付出代价,这是谣言屡禁不止的主因。从这次证监会举动看,确实是加大了处罚力度,但仅罚款15万,对比股市万亿市值的损失,实在微不足道,所以,要想真正减少甚至杜绝谣言,必须让造谣者承担刑事责任,并开出更严厉的处罚。

中国股市要想健康发展,破除谣言的公害是重要前提,而对于股民来说,基本上每次都是谣言的买单者,

一则谣言一场泪。每个发酵的谣言背后,都把A股的弊端又重新照亮了一遍,包括市场的脆弱性、股民的投机性、监管的松懈,一个能被谣言打败的市场,其实是个不正常的市场。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对于A股的每个参与者,大家都该长长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