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上人书

标签:
历史文化 |
【礼教】:礼制、教化。
【策】:简策,这里指书本。
【归然】:归于这类。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很远。文,文采;行,流传。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译:自从孔子去世很久以后,韩愈出现了,他继承千百年前圣人的道统,是非常卓越的。
【望圣人于百千年中】:望,继承道统。
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
译:唯有柳宗元的名声与韩愈并列。柳宗元虽然比不上韩愈。但他的文章终于可以跟韩愈的文章一起流传后世,亦是值得敬重的豪杰。
【子厚】:柳宗元。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韩子尝语人以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译:韩愈曾经告诉别人如何写文章,说是应该怎样怎样写,柳宗元也说怎样怎样写。我怀疑他们二人,仅仅是教给人们修辞技巧而已,而写文章的本来目的,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云云】:如此,如此。
【不如是其已也】:已,结束,罢了。
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
译:孟子说:“君子期望通过主观努力而学有心得;学有心得,就能够牢固掌握;牢固掌握,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深厚,运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说,君子通过一定的方法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自得之,则居之安;】:自己有所收获,就希望掌握得牢固。
【居之安,则资之深】: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积累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独谓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
译:孟子的这些话,不仅适用于写文章,而且也可以用来说明写文章的本来目的。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译:况且,所谓文章,务必做到有益于人世就行了;所谓的修辞技巧,就好像器皿上有雕刻的花纹、描绘的图画。
【刻镂绘画】:金玉之器雕刻的花纹,陶瓷之器描绘的图画。
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译:器物精巧华丽,却不一定适用;而器物适用,也不一定精巧华丽。
要之,以适为本,以刻缕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译:总而言之,器物以适用为根本,而以雕刻绘画为其容表装饰罢了。如果不适用,器物就不成其为器物了;而欠缺修饰,难道也是这样吗?不是的,然而,容表装饰也不可以不要,只是不能把它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就可以了。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邪?未能定也。执事,正人也,不事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译:我学习写文章已经很长时间了,经常以这些论点要求自己。先前就想写在书本上给人传阅,至于运用在实践中的成就,便有待于将来了。这些观点是至还是错?我未能予以判定。阁下是正直人士,不会去奉承附和别人的喜好。我抄与杂文十篇送给您,希望能赐教,使我能够判定它的是非。
【治】:约束,要求。
【执事】:古代书信中对收信人的尊称。
【左右】:对对方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