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燮案”始末(上)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曾国藩以谦卑圆融之态营造了比以前更舒适的生存空间,而左宗棠的傲慢终于受到了报复。咸丰九年年底,左宗棠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蹉跌。
咸丰四年入幕后不久,骆秉章就开始对左宗棠言计听从,按左宗棠自己话说:“听计划无不立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
《梵天庐丛录》中这样记载:
文襄初以举人居骆文忠公吁门幕府,事无大小,专决不顾。文忠日与诸姬宴饮为乐,文襄曾面嘲之曰:“公犹傀儡,无物以牵之,何能动耶?”文忠干笑而已。
说的是骆秉章把一切都交给左宗棠,自己每日饮酒作乐。左宗棠当面嘲笑骆秉章说,你不过就是一个木偶,我怎么牵,你怎么动。听到如此露骨的嘲讽,骆秉章也只有干笑而已。这则逸事从与情理上来讲绝无可能,左宗棠再骄横,也断不至此。不过,作为描摹骆、左关系的一幅漫画,十分生动传神。
由于骆秉章如此放手,左宗棠也就毫不客气,把自己当成了真巡抚,将全省官员当成了自己的下属,“一意孤行”,对那些品级很高的大员也不假颜色。在左的治下,湖南“自刑名、钱谷、征兵、练勇与夫厘金、捐输,无不布置井井,洞中机要”,但他的作风得罪了许多官员。在湖北居官之李香雪就写信告诉胡林翼:“湘中人颇怨左公。”左氏也感到“所处之地,介于不绅不幕之间,踪迹太幻”,遂“为世所指目”。
据徐宗亮《归庐谈往录》记载,永州镇总兵樊燮曾经拜访湖南巡抚骆秉章,身为幕僚的左宗棠与樊燮共谈,不料双方“意大龃龉”。樊燮为二品大员,左宗棠以一介举人,居然“遽起批樊颊”,并且大肆詈骂,使“樊不能堪”,两人从此结下不解之怨。
而据刘成禹《世载堂杂忆》记载,咸丰九年,永州镇总兵樊燮因事谒见骆秉章,骆秉章让樊燮直接去见左宗棠。总兵是二品大员,但清代重文轻武,左宗棠更是看不起胸无点墨的武官。樊燮自恃大员身份,见了左宗棠没有请安,惹得傲慢惯了的左宗棠怒气大发:“武官见我,无论大小,皆要请安,汝何不然?”不料樊燮也是个倔性子,顶撞道:“朝廷体制,未定武官见师爷请安之例。武官虽轻,我亦朝廷二三品官也。”
左宗棠平时最忌讳人家提他的“师爷”身份。中不了进士才去给人家当师爷,这是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左氏内心的隐痛。因此勃然大怒,上前一脚踢翻了樊燮,嘴里还大骂:“忘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具有戏剧性已不可考,但是左宗棠怂恿骆秉章弹劾樊燮确有其事。
【画诺】:旧时主管官员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照办。
【吁门幕府】:骆秉章,字吁门。
【不假颜色】:不给面子,不给好脸色。
【意大龃龉】: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
【詈骂】:恶言辱骂。
【一秉至公】: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
【丁果臣】:清末著名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