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的决裂

(2023-01-02 21:07:53)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第三次争饷之后,曾、沈二人的脸皮彻底撕破,断绝了私人往来。

两人之所以闹到这样的程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胡林翼已经去世,湘军已经没有了调和将帅的“翰旋人”。只有李鸿章尝试着在两个人之间做做疏通的工作,他写信给沈葆桢说:“闻揆帅与尊处久不通问,截厘诸事阁下不无过激之谈,揆帅复疏负气亦甚,公事意见,古人常有,何至因此绝交。去冬在金陵曾讼言及之,然我兄回忆在信州时,帅意殷勤保护,实为患难知己,无论出处显晦(明与暗),平生风义,岂可恝然(冷漠)。仍望一再先施全君子之交,循后进之礼,大局幸甚。”

也就是说,听说你和大帅很久不通信了。你截留厘金等事,不过因为公事产生冲突,古今有之,何至因此绝交呢?希望你能念及在广信时,大帅对你的殷殷情义,保全患难之交。因此不妨先给大帅写封信,毕竟你是晚辈。

然而,沈葆桢根本不为所动。除了必要的公文之外,与曾国藩再无一字之交,从此,曾、沈二人形同陌路。

曾国藩去世后,门生故吏几乎无一不为文作诗哀挽,连绝交多年的左宗棠都送去了一副挽联。然而,我们在众多祭文挽联中并没有发现沈葆桢的只言片语。

对于曾、沈二人之间的是是非非,曾、沈二人共同的朋友大都认为主要责任在沈葆桢。郭嵩焘的弟弟郭崑焘说:

以湖南之瘠苦,犹能岁筹东饷数十万金,江之视湘,奚止倍蓰(五倍)……即欲体恤商情,不肯居聚敛之名,何不可以缄牍相商,酌量分用。又不然,或径行具奏,止就事势以立言,已未免咄咄逼人,乃添入将将数语,则全是意气用事。……今天下所患,不在盗贼之多,而在意见之歧与议论之杂,其究总坐偏私不化而已。彼小人之偏诚无足怪,独惜其人固君子也,而亦相率以自顾为深谋,以寡情为持正,而于大局之利害不稍筹虑于心。

也就是说,连湖南这样穷苦的地方,每年都能提供数十万两饷银。江西比湖南富裕得多。即使体贴本省民心,不愿意对他们穷征暴敛,怎么就不能好好写信和曾国藩商量呢?即便直接上奏,也不必用语咄咄逼人,如此意气用事。

天下最怕的,不是乱民之多,而是大臣们意见不一。根本原因是个人身上有偏私之处。小人身上有偏私,当然不足为怪。怪就怪在沈葆桢也可以算作一个君子了,却以只顾自己利益为深谋远虑,以刻薄寡情为居心正大,对天下大局的利害不予考虑。

王安定后来在《湘军记》中的评论比较平衡,但也更多倾向于曾国藩。他说:“曾文正、沈文肃世皆号为君子,曾公尤恢廓有容,常以忍辱包羞诲其门人弟子。然争饷一疏,语稍伤于激矣,其必有忧危迫切发于不得已者乎?沈公权势远出曾公下,舍江西则无可筹之饷,其画疆而守,聊固吾圉(边境),世多谅之,然倖倖负气,亦过矣。嗟乎!位敌则相猜,权均则相逼,贤者不免,况其下焉者乎?”

也就是说,曾、沈二人都是君子,曾公的心胸尤其开阔,经常教育他的门人要包羞忍辱。不过,揭沈葆桢老底的那道奏折,用语确实过于激烈了,不过这也是多年积郁的结果,可以理解。沈葆桢的资历权位,都远在曾公之下。他为江西本位利益而争,大家倒不是不能理解,但是悻悻然动气,也太过了。唉,位与权一旦相当,不管原来关系怎样,后来都会难处,即便是贤人也不能避免,何况还算不上贤人的人呢?

曾、沈二人的个人关系基本断绝,但是同治六年,时任福建船政的沈葆桢突然给曾国藩写来一封信,信的内容居然是为一个在安徽做官的同族沈姓的人私事求情,让曾国藩高抬贵手。以不营私闻名的沈氏唐突地来信说情,让曾国藩大感意外。

当天他和赵烈文谈起沈葆桢来,说了这么一句话:“沈幼丹自三年以前争饷后,至今未通信,其人大抵窄狭。”

接着,曾国藩又回顾他与沈葆桢关系的前前后后,说经过争饷一事,他原本以为沈氏的毛病只是偏激狭隘,不是任大事的材料,但至少还不失为一个硬汉。但是,他上奏折说明前后原因后,沈氏又来信,说出“宽其既往与以自新”这样的软话。这次出任船政后,又来信以私事求情。这才发现沈氏并非硬汉,根底不实,只是凭一股“客气”做事:

沈在江西之初,束修自好,且有胆识,吾常器之,比任西抚,与吾处争饷,哓哓不已,吾以为此褊衷不能任大事,然犹以为硬汉。后吾具折陈沈前后使气取闹情形,沈闻之递函请罪,有宽其既往与以自新之语。昨又长函为族人之官皖者缓颊求情,而后吾知其进退失据,前此矫厉之风皆由客气,为之抚然。

两位名臣绝交,当然政界关注的大事。一时间,关于此事的传闻很多。同治六年,曾国藩专门写信给曾纪泽,交代他应该如何处理与沈葆桢的关系:

余于左、沈二公以怨报德,此中诚不能无芥蒂,然老年笃畏天命,力求克去褊心忮心。尔辈少年,尤不宜妄生意气,于二公但不通闻问而已,此外不得丝毫意见。切记,切记。

左宗棠和沈葆桢对我以怨报德,我心中当然不能没有芥蒂。然而我已到了老年,笃畏天命,力求化去内心的偏颇狭隘、嫉妒刻薄。你们少年一辈,更要注意不要妄生意气,跟这两位只需要保持距离不交往就可以了,平时闲谈中不要发表什么情绪性的意见。

 

 

显晦】:明与暗。

恝然】:音同“夹”。冷漠,漠不关心状。

【牙厘】:就是“厘金”,也叫“厘捐”,是晚清的一种捐税。清廷为了扑灭太平天国而设“捐厘助饷”之制,向水陆要道过往货物设卡征税,充助军饷,以一厘为税率,故名厘金。

申饬】:告诫。

市德之咎】:收买人心的过失。

专尚客气】:客气,指言行虚伪。

补苴】:弥补缺陷。

画疆而守】:固守门户之见。

聊固吾圉】:圉:边境。自己自我反省。

束修自好】:约束自我,修身养性。

哓哓不已】:形容争辩个没完。

【民鲜盖藏】:盖藏,储藏的财物。

【悬釜待炊】:釜,锅;刮锅有声,形容生活艰难。

【深虞哗溃】:深深担心哗变溃散。

天眷】:帝王对臣下的恩宠。

婴其锋者】:比喻无所畏惧,敢与对方硬碰硬。

 

 




        摘自张宏杰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