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一字评孙权

标签:
历史时评杂谈文化 |
《资治通鉴》没有给孙权下评语。《三国志》评论孙权说: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
陈寿首先肯定孙权有谋略,能用人,是一位智慧和才能超群的人物;其次才说到他的过错:猜疑和好杀。王夫之将孙权的功撇到一边,只论其过,而且用一个“狡”字概括。这一个“狡”字,岂能涵盖孙权的一生?
《三国志》写到了曹丕与吴国使者赵咨关于孙权是何等君主的对话(《资治通鉴》照抄):
“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赵咨所言,有吹嘘的成份,但离事实不远。应该承认,孙权是雄略之主。
王夫之说孙权“狡”,言下之意,孙权有狡猾的一面。孙权在魏、蜀、吴争斗中,每当形势于吴极其不利时,他就会向魏表示屈服。曹操在世时,他曾派人向曹操请降。曹丕即位后,他曾向其“称藩”,即承认附庸地位。关羽被杀后,孙权估计刘备要为关羽报仇,为稳住魏国,全力应付蜀国,便向曹丕求降。孙权善于以屈求伸。与其说他狡猾,不如说他有谋略。陈寿称,孙权有“勾践之奇”,不无道理。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孙权识大体,屈身忍辱,能任用人才为自己计谋,有像勾践那样的奇特,是英雄之中的佼佼者。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所以他能控制江东,成就鼎峙之业。鼎峙:三方面并峙。
【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然而孙权性格多猜忌,轻率地下达杀戮的命令;暨臻末年(孙权最后一个年号),特别的严重。
【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从平民中选拔鲁肃,委以重任,可以说是聪;从行伍中提拔吕蒙,任为统帅,可以说是明。
【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俘获于禁而不加害,是他的仁厚;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
【据三州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占据荆、杨、交三州之地,却对天下虎视眈眈,是他的雄才;屈尊向陛下称臣,是他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