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义子干孙

标签:
时评文化杂谈历史 |
魏忠贤不太识字,智力也极平常。他之所以能弄权,第一是私通熹宗的奶妈客氏,宫中有内线,熹宗听客氏的话,忠贤就可以为所欲为。第二是熹宗庸君,十足的阿斗,凡事听凭忠贤做主张。
光是这两点,也不过和前朝的刘瑾、冯保一样,还不至于起党狱,开黑名单,建生祠,称九千岁,弄得民穷财尽,天翻地覆,原因是第一政府在他手上,首相次相不但和他合作,而且魏广微还和这位太监攀通家,送情报居然题为内阁家报。其二是他有政权就能养活一批官,反正官爵都出于朝廷,俸禄都出于国库,凡要官者入我门来,于是政权军权合一,内廷外廷合一,魏忠贤的权威不但超过任何一个宦官,也超过任何一个权相,甚至皇帝。
《明史》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内竖(宦官)自王体乾等外,又有李朝钦、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为左右拥护,外廷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武臣则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号五彪。又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卿曹钦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而为呈秀辈门下者又不可数计。
虎彪狗都是魏忠贤的义子,举例说,崔呈秀在天启初年巡按淮阳,卑污狡狯,不修士行,看见东林正红得发紫,想尽方法要挤进去,被拒不纳,四年还朝,都察院都御史高攀龙尽列他在淮阳的贪污条款,提出弹劾,吏部尚书赵南星批定充军处分,朝命革职查办。呈秀急了,半夜里到魏忠贤家叩头乞哀,求为养子。结果呈秀不但复职,而且升官,不但升官,而且成为忠贤的谋主、残杀东林的刽子手了。两年后做到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儿子不会作文也中了举,兄弟做了浙江总兵官,女婿呢吏部主事,连姨太太的兄弟,唱小旦的也做了密云参将。
其他四虎,吴淳夫工部尚书,田吉兵部尚书,倪文焕太常卿,李夔龙副都御史。都是呈秀唆使拜在忠贤门下做义子的。
十狗如曹钦程,《明史》本传说:“由座主冯铨父事魏忠贤,为十狗之一。如群小中尤无耻,日夜走忠贤门,卑谄无所不至,同类颇羞称之。”后来,连魏忠贤也不喜欢他了,则以败群革职,可是此狗在被赶出家门时,还向忠贤叩头说:“君臣之义已绝,父子之恩难忘。”大哭一场而去,忠贤死后,被处死刑关在牢里等行刑,日子久了,家人也厌烦,不给送饭。他居然有本领抢别人的牢饭,成天醉饱,李自成陷北京,破狱出降,自成失败而走,此狗也跟着,不知所终。
十孩儿中有个石三畏,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有一天,某贵戚请吃饭,在座的有魏忠贤的侄儿魏良卿。三畏喝醉,点戏点了《刘瑾醉酒》,犯了忌讳,忠贤大怒,立刻革职回籍,忠贤死后,他还借此复官,到头还是被弹劾免职。
这一群虎狗彪儿孙细按本传,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早年“官居强执,颇以清操闻”,作《春灯迷》《燕子笺》,文采风流,和左光斗诸人交游的阮大铖,和叶向高同年好友的刘志选,以及《玉芝堂谈荟》的周应秋,都兼着当时“社会贤达”的招牌,颇有名气的。只是利欲熏心,想做官,做大官,做要官,迷得发了疯,一百八十度一个大转弯,拜在魏忠贤膝下,终致身败名裂,在《明史》里列名《阉党传》。阮大铖在崇祯朝寂寞了十几年,还在南京冒充东林,附庸风雅,千方百计要洗去他当魏珰干儿的污渍,结果被一批年轻气盛的东林子弟出了《留都防乱公揭》,鸣鼓而后之,落得一场没趣。孔云亭的《桃花扇》真是妙笔奇文,到今天读了,还觉得这副嘴脸很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