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子长县秀延初级中学
蔡军强
13891106801
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与效果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而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知识的生成与生长,师生关系的优劣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建立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证。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发挥作用。”199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立足于这一角度,我们将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在探索研究新时期师生关系特点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模式。
一、现阶段师生关系的现状
1现阶段师生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A、第一种表现为专制型
即教师高高在上,金口玉言,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这种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师生关系感情疏远。
B、第二种表现为溺爱型,即教师不管事情大小都大包大揽。学生唯有照章办事,否则,有大逆不道之嫌,这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
C、第三种表现为放任型,即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师生之间无感情可言,关系冷漠。
D、第四种表现为“兄弟型”即师生间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这种变相的民主,师无师尊,生无生礼,这种师生关系貌似融洽,实则贻害无穷。
2造成师生间这几种不协调关系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教育制度上的原因和教师个人素质的原因。
从制度上来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及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教育被演化成对某一类型、某一标准人的加工和制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成为加工与被加工,制造与被制造的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教师以个人意志为中心,以师为本,从根本上抹煞了师生平等的平等原则,导致师生关系失调。从教师个人素质来看教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信仰、品质、学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教师个人素质偏低,追求低级趣味,
个人享乐,不思进取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师生关系失调的因素。
二、新时期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当师生间出现种种失调的关系时,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个性发展。恶劣的师生关系还将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善于表达,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受益终身,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证。那么在新时期又如何形成新型的良好师生关
系呢?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条件
1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都是不稳定的,有害于教育的。平等不仅是指师生权力上的平等,更是师生人性上平等、人格上平等。民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主的具体体现,没有民主谈不上平等,没有平等,民主如海市蜃楼。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应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和谐愉悦的感情体现,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必定会带来神奇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爱学生,爱学生必须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3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时代的发展赋予教学相长这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思想以新的内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在这一环境下生长的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多。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作为教师,应该正视这一现实,重审师生关系,培养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途径
教师方面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
传统观念中以师为本思想是造成师生关系失调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正确的教育观应是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学校提供机会让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师生关系的特点并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的心得体会并互相交流探讨。
2、提高素质,形成个人良好的修养、品质。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素质指整体素质,教师对学生热情友
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学生方面
1、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失去了主体的意识,他们自愿成为被动的地位,把学习当作家长、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因此学校要设法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要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加强道德、情感熏陶,多渠道加强学生的道德培养,情感熏陶,这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关键。让学生懂得尊师敬师,增进师生间感情,通过教师节“我给老师的一封信”,主题班会“我与老师”等活动来创设情境让师生感情得以升华。
3、师生间沟通交流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维系人际关系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交流教师要善于交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聆听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自己交流,让学生吐露真情,只有坦诚相待平等交流,才能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相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的稳定发展必将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进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