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7-09-19 07:09:52)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于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教材是灌输的内容。这种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

1、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即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2、学生缺乏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学生对信息的筛选、鉴别、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难以培养,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实践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

 2、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展现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构建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互动网络,并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

 (二)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实践才能得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建构必须借助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的方案再实践,反思、改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们教研组的这一课题的研究,最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呈现出“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的“课堂互动”面貌,能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素质。

三 、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构想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

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本课题在师生互动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课堂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教研员、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对本课题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其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其效果,积累其成功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更好地为师生互动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2、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师生共写随笔。立足于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3、个案分析法

  不断地收集典型课例、教学中的典型细节以及学生个体研究案例,从中发现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时地进行推广。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四、课题研究步骤及过程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64月至20165)

课题启动阶段:

 1)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方案。

  2)收集资料,学习体会

  3)申报实施方案

2、实施探究阶段(20165月至20178月)

1)构建课程改革下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

2)探索研究落实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策略及操作方法。

3)具体实施。

4)及时记录与整理相关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等。

 3、总结、推广阶段(20178月至20179月)

1)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2)编印教案集、整理相关的论文、案例、课件等。

3)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成果送审。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

1、参与本课题共七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精力有限,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力不从心是本课题的完成还有不足之处,在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研究深入下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深深感受到,这一课题非常有研究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2、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差生的课堂互动上还存在问题,差生基础太差,接受能力差,表达能力更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针对差生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

改进意见:

学校方面能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如,适当提高课题研究经费,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提供到到外面学习交流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