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校长的管理艺术

(2018-05-02 10:42:44)
分类: 教育理解

                             浅谈校长的管理艺术

一所优质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积累;成功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宏观的整体规划,还是微观上的精细经营,都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管理文化。很多学校管理总面临着诸如“理想与现实”、“继承与创新”、“全面与个性”等相互对立关系的制约,处理不当,易形成因失衡而使管理混乱的局面。如何构建和谐统一、有机融合的管理文化?下面是我浅薄的见解。

一、在继承中创新。继承与创新是关乎学校发展规划的宏观问题,是校长办学首要思考的问题,继承什么?创新什么?按理说,学校是文化发源地,任何一所学校,不管出名与否,都有其自身的积淀和隐性文化。校长要善于去发现、挖掘并传承过去留下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创新。然而,有的校长为了充分展示自己有教育思想和创新精神,不经深思即“全盘否定”,一味追求所谓创新,使学校只有现在的影子,没有历史的痕迹;只有外现文化,没有丰厚底蕴,只有表面精神,没有骨髓灵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绝对是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没有久远的氤氳、渗透,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扎深根的小苗又怎能成参天大树?

走进北京潞河中学——这座具有146年历史的老校,就能感觉到厚重的文化底蕴,校园依然保持原有的古老建筑,只做修缮,格调不变,每棵树都高大挺拔。建校至今,不管哪任校长,始终坚持“教育就是为祖国、为时代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明确“教育与祖国民族命运相联“的主教育思想,学校的文化建设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因此,学校继承了很多优良的传统(包括具有生命力的课程依然保留)。反观我们学校,也是一所百年老校,可是除了留下两座古建筑以外,其中,一座正在等待修缮,另一座却遗憾地经过现代装修。其它方面已难觅半点百年老校的踪迹。一样的百年老校,不一样的办学思路,形成强烈的对比。

二、善于授权却敢于担责。真正的管理是不要管理!美国有名的管理专家艾德布利斯有一句名言:一位好的经理总是有一副忧烦的面孔——在他的助手脸上。布利斯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经理懂得向助手或下属授权,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自己包揽一切,结果使自己疲惫不堪,面孔烦忧。布利斯指出:公司经理要享有决定一切大小事物的那种万能的权利,这不仅不能很好利用你自己的时间,而且也阻碍了下属的发挥创意和成长。公司、企业是这样,学校也是如此,校长拥有人、财、事、物的绝对权利,但不懂授权给下属,势必陷入无意义的细枝末节中,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而下属则袖手旁观。授权与单纯分派任务不同,分派任务只是让下属照你的吩咐去做,他是被动的。而授权则是把整个事情委托给他,同时交付足够的权力让他做必要的决定。这有助于增长他的荣誉感,使之产生成功感和成就感。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用实例说明权利下放问题,学校利用暑假重新装修,这虽是后勤副校长职责范畴,但毕竟是大事。刘校长通过行政共同协商、定好装修风格及价位,便授权后勤副校长全权负责。这期间,他也到学校看看,有什么问题,不直接对施工队指手画脚,而是与其负责的副校长商量、提建议。这是权利下放高明之处。虽然权利和责任是相伴相生的,权力的获得意味着责任的增加,但在学校管理中,权责比例定律不成立,校长授权却不能推卸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意味着,无论是谁的过错,是什么错,校长首当其冲承担责任。

三、刚性管理中却不失人性之柔情。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海尔集团是我国人性化管理的楷模,但他们也同样有诸如“员工走路需靠右行,在离开座位时需将椅子推进桌洞里”等这样严格的规章制度。学校管理也一样,首先要建立健全适合教育发展、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教学、后勤、体卫、财务等方面,有了这些制度,学校一切工作才可能走向正规化,校长管理工作才能有据可依。不讲刚性管理,就会出现无限度的宽容,滋生惰性,心理需求极度膨胀,索取欲望愈来愈烈,事业心和责任心则会日渐减弱,工作失去动力和干劲。但只有冷冰冰的刚性管理,容易陷入“一潭死水”缺乏活力的局面,或师生“戴着镣铐舞蹈”,丧失创造力。毕竟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育是纷繁复杂的过程,更多工作是依托良心与职业道德。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要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管”要依法而管,管而有度。“理”要依情为理,理而有节。“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使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校形成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还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只有刚性制度和柔情管理并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入,实现管理的同频共振,才会达到有机融合、和谐统一的管理境界。

四、粗放风格却不忽略精细。(企业的利润会流失在每个管理环节中。——海信集团管理理念)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农业上讲“精耕细作”,生活上讲“精打细算”。军事上讲“精兵简政”,企业管理上讲究“精益求精”。汪中求先生在总结企业管理成败的基础上,写出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揭开了精细化管理的序幕。“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是学校精细化管理之必然。粗放型管理的校长特点:“忙忙碌碌开会议,热热闹闹搞接待,糊里糊涂搞管理”,工作方式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而真正的管理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哪儿有问题就研究哪里,就解决到哪儿,及时清除梗阻使路途沿着预定的轨道运行。精细化管理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学校垂手而治。二是“管好,问好”,要求每一步骤都要用心、细心、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三是“个性化”根据校情大胆创新,创建出一所特色学校。精细化管理要因校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可能被忽视,参与意识受到压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过多条条框框,激发矛盾。采用精细化管理,领导者要学会“有的放矢”,“抓大放小”,何为大?何为小?教育不是没小事吗?我的理解是:校长要有雄才大略,大智大勇,大气风格。在处理事情上不抓鸡毛蒜皮的事,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不拘泥小节,注重科学,以人为本。在对待财物上不斤斤计较,该粗放时粗放,但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却不可忽略细节。雄才大略也需要脚踏实地来依托。平日,校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花坛里的废纸屑多了,今天有孩子被罚站墙角了,会上还有老师在打瞌睡,某老师的脸上为啥没有笑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作为校长都要去关注,透过细节反思管理的缺陷,思考解决的方法。

校长的懂得管理艺术,并做到“艺术”地管理,优质学校不在话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