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因为简约而美丽

(2025-09-21 22:02:23)
标签:

教育

学习因为简约而美丽

——以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相反数和绝对值》为例

教学是个走向不断完善的事业,反思、回顾、调整、探索可以看成永恒的基调。随便一个内容,可以看其中的核心概念、可以搜索其中的四基四能,还可以挖掘核心素养,当然也可以联系中考或者期中期末试题发现规律。虽然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针对性、全面性、有的放矢却作为着如一的方向。

粗略去看,初中数学大多属于常识性的东西——浅显、单薄。然而,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学生来讲,刚由小学走来,生活经验还并不充足、眼光还并不独到、观察还并不仔细、思考来并不完善,怎好用一个浅显能够说清的呢。比如学习“点线面体的关系”,拿出一个正方体,前一节刚学完构成要素,印记还没来得及揣摩,就要通过解剖来破解这些元素的关系——不仅要用正方体,“三思而后行”,再举出其他的例子“三棱柱、三棱锥……”才行;解剖属于静态,由复杂图形到简单图形,而,由简单到复杂就需要想象或者生活经验的辅助了;在动态基础上,具体观察一个长方形绕长边旋转一周的样子,分析圆柱和相应长方形的关系,就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更深刻的思考了。所以,于思维层次尚浅的学生来讲,“一看就懂,浅显明了”简直是外行人所云。

读书的秘密,在于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因为融入了自己所在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由厚到薄,因为找到了书中的精髓,于是能够一语中的、一言以蔽之。教学的秘密也在于此——把陌生的变为熟悉,把复杂的变为简单,能够用三个点说透的也不再讲四个点,澄澈的课才是好课。

以北师大版数学上册“相反数和绝对值”为例,抽丝而剥茧,丝是什么,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知识点:茧是什么,是零散知识点的枢纽处。知识点固然重要,核心却是关键元素,紧扣核心才是简洁明快的教学之标尺。

1.以教材分析和学生经验分析为抓手,为教学把脉。相反数和绝对值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理数的概念,确切说说重温了负数。而负数与正数的相对性,比如温度计上零上3度对应零下3度,比如花费3元对应收入3元,比如海平面以上3米对应海平面以下3米,比如前行3步对应后退3步,等等。或者说,学生已经触摸到了相反数的雏形。

教材内容的构成,包括3部分:观察与分析,“3与-3、-3/2与-3/2、5与-5这三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还能举出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吗……”,给出描述性的定义,“形如这些数的数互为相反数”;给出绝对值的概念,“一个数的数量”,并且将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学习;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教材内容貌似3个,但相绝对值是两个相反数中的相同部分,比较两个负数学生有着粗浅认识比如“负号后面数字越大则相应越小”,只不过需要我们进一步澄清罢了。因此,相反数才是学习的唯一要点。

符合学生就有认知,符合教材编排意图,从“相反数”入手,学生在此基础上跳一跳,不断解读相反数的意义,凸显概念主旨、深挖概念内涵、拓展概念领域——提纲挈领,主线鲜明,如此的教学才能让人感觉清爽。

2.以相反数的概念切入,为教学增色。 板书“相反数”。引入开门见山,“学习有理数,不如说见识了负数。结合有理数的意义,你能举出3对相反数的例子吗?”难度不大,片刻功夫学生们就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众多作品中,我有意识的收集了4个:“3的相反数是-3,4的相反数是-4,5的相反数是-5”;“-3.1的相反数是3.1,7/8的相反数是-7/8,123456789的相反数是-123456789”;“0的相反数是0,17/8的相反数是-7/8,2%的相反数是-2%”;“a的相反数是-a;1(7/8)的相反数是-1(7/8);π的相反数是-π”。

相反数,含义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因此,第一个作品的处理,我让学生换一种表达方式。于是,有人说“-3的相反数是3”,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由彼及此;有人说“3和-3互为相反数”,精彩之处就在于“互为”两字,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以示对精彩的肯定;有人说“3和-3是一对相反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认识更近了一步。不同方式的表达,成全了对相反数含义的理解。

第二个作品显然比第一个深刻,在于出现了分数。整数之间存在着相反数,分数之间也存在。换而言之,有理数都是成对出现的。相反数适用领域的扩大,标志着学生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作品三的例子更具有代表性,一是0的相反数仍然是0,或者说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二是任意一个正数和负数未必是相反的。作品四则到达了认识的顶峰,“字母能代替一切数”,代数意识有了萌芽。

至此,相反数之“相反”清晰可见——是表示的意义相反,是符号相反,是只有符号相异。如何表示相反数?就是给一个数字前面,加一个负号。比如-(-3)就是-3的相反数,即3.话锋斗转,“有异必有同”,“能发现两个相反数的相同点吗?”让学生换个角度去观察——180度的转向。答案出炉,自然而然的事情。

阅读教材,原来,相反数中相同的那个数量叫做“绝对值”。问题继续,“两个数字比较大小,两个正数之间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正数和零之间、负数和零之间一望便知,重点在于两个负数之间的比较”。比如“-4与-5”,凭直觉,学生不难得到“-4>-5”。原因,他们会含糊说成“负的越多数字越小”。果真如此吗?是,也不是。确切点,“绝对值大的负数比较小”。

写出心中的相反数例子,读出相反数,描述相反数的样子,换一个角度拓展相反数,应用相反数的概念理解感觉中的内容——从始至终,相反数始终居于核心,牢牢的居于核心位置。中心明确,学生的思考紧紧围绕着中心展开,“零散而神不散”;思路清晰,开门见山写相自主学习反数,互相补充说相反数,解决问题用相反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作为了教学的线索;自主学习,无论哪个环节和动作,都是源于学生终于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主动性让简洁的教学更是锦上添花。

3.坚持不懈下好“三盘棋”,为简约课堂奠基。大道至简,唯有简约能体现出大道。越是简洁,这意味着凝练和精炼——不做多余的一份功,不说多余的一个字。越是追求简约,越是对我们的功底和水准的考验。真正下好三盘棋,我们的教学才能简约起来:守好简约的定盘星。唯有从心底认可了,简约才能成为教学的自觉追求。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长期做好简约,学生的负担才能减下来,我们的水平才能升起来。比如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教材以“同号的、异号绝对值相等的、异号绝对值不等的、同零相加”4种情况切入,当然我们可以分得更细。唯恐少说一句话,唯恐缺一个提示,以至于害的学生会走弯路。学习就是犯错的过程,纠错意味着成长。换而言之,错了,认识到了并且改正了,不碍大局。换个角度,课上平平静静,课后破绽百出才是问题呢。简化教学流程,凸显教学重点,我们的课堂才能明朗起来,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

以预习先行保证教和学的针对性。知识学习的奥秘,一是复习,二是预习。前者是对学过的内容的巩固,后者是对未知领域的提前尝试。预习,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从而有选择、有辨别的接纳。即,重点听预习中模糊不清的内容,重点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堂的方向,由教师的先教转变为了学生的先学。学生不是如同一张白纸,而是对新内容已经有了了解,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上课前和听课后不一样,这才是教学的效果。由重视教到重视学,这一转变才代表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了,教师也解放了,因为只需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就够了。洋洋洒洒,貌似全面细致周到,实际重点已经被掩盖了,学生的主动性已经被遮蔽了。针对集中的问题展开——能够自己看会的或能够同桌同学讨论一下就能会的“一带而过”,教学自然就脉络清晰了。转变教和学的方式,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在普遍性的点上下功夫,教学“重点突出”才能成为板上钉钉。

精心筛选切入点。切入点选好了,“未出茅庐 ,能定天下3分”,课堂就会先声夺人。还是以有理数加法运算为例。教材将法则分成了四种情况,其实并不需要——同号,或者同正或者同负,而前者是小学的内容。异号,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虽被教材奉为了推导法则的宝贝,其实在学生看来难度并不大。一个数同零相加,“和不发生变化”学生是默许的。因此,两个负数相加与一正一负两个数相加才是学习的重点。当然也可以进行课前调查,为教学切入把脉。以切入点为纲,纲举则目张,做好了纲的文章“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就有了。寻找切入点,需要为每个知识点寻找在本单元或者本领域中的位置,需要在知识网中认识单个知识点,这是在做我们大力做足加法之后的减法。教学讲究备课,找切入点的过程就是分析学生和教材的过程,教学恰恰是观察斟酌之下的厚积薄发。

以考代练,以知识点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以及形式作为基点,课堂也能洋溢出针对的味道——有重点,有侧重,有的放矢。实则不然。考什么就教什么,显然有些小家子气,我们小气并不可怕,怕就怕在学生被引进狭隘了。课堂教学倡导简约,与考试中心不同,主线索源于学生、终于学生,着眼点在于服务学生的思维发展。简约的课堂就如同骨感的美女,周身清纯、亭亭玉立。骨感并非没有内容,是脉络为首“血肉任由发挥”——“有血、有肉、有骨感、有个性”,人是美人,课是美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