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65数学老师应该读点文言文

(2025-07-20 12:47:37)
标签:

365

教育

数学老师应该读点文言文

乍见题目,估计发蒙的不会占少数。数学老师应该读点文言文,以此类推,语文老师应该看点历史,体育老师应该了解美学……问号会成连珠炮,“自己的学科都忙不清,哪里还顾得上副业?跨界读书,原因何在、意义何在?”同时会引起深层次的思考:“数学老师应该侧重阅读文言文的哪些方面文言文如何才能做到为我们所用?”……

李镇西老师的书稿《浴血中国——不能忘却的十位抗日将领》完成,不少朋友很奇怪:“李老师是教语文的,什么时候对历史感兴趣了?”清代学者金缨的《格言联璧》是我枕边的“常客”,同办公室的老师很是不解:“连教育专著都算不上,一个数学老师读它干什么?”国数课招来的异样也不少:“小学数学界的泰斗,华应龙老师折腾思政是否喧宾夺主呢?”……绕了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本文将从数学老师跨界的有无必要、文言文的营养在哪里、如何汲取文言文的养分3个方面做出剖析。

.数学老师读文言文的必要性

面对跨界一说,有不解的“门前三包第一,哪里有闲工夫玩花里胡哨”,有不屑的“不读文言文,我的成绩也不错,何必多此一举”,有糊里糊涂的“精力水平有限,既读不懂又记不住,搞不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公说公话,婆说婆话。貌似有理,暴露出的却是狭隘短浅。数学老师读文言文,一是因为责任,二是为了示范,三是创新需要。

1.责任担当使然。我们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育合格的才与人,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做出贡献,目之所及仅仅是学科的一亩三分地远远不够。胸怀宽广,要有历史的视角,要有全局的眼光,在历史和全局中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才会建立制度和文化上的自信。数学老师跨界阅读文言文,就是要将自己打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坚持提高自身的品味和格局,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2.榜样示范使然。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服务者。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在于能够领进门。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老师爱学习,学生必然会喜欢学习。老师视野宽,学生的视野必然会放大。德为人师,行为世范,哪怕极细微处都以表率的高度约束自己,时间长了,浸润的效果就有了,如同颜回眼中的孔子“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数学老师跨界阅读文言文,就是将示范纳入自觉、形成习惯,做学生成长的优秀服务者。

3.创新目标使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文言文也是思维的体操。读文言文的过程就是做思维体操的过程。文言文融故事、历史、哲学于一体,对史料的辩证分析、对故事的阅读品味、对哲理的咀嚼提炼,事与理交相辉映。数学是一门理性的科学,理性源于感性,感性又来自于对世界的观察思考,正因为如此,学习数学的批判性思维贯穿在文言文的字里行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大丈夫,后者是前者的浓缩,前者是后者的概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要充分,基于故事的人性本色与理性精神融为了一体。感性与理性的相结合,文言文中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数学老师跨界读文言文,是跳出数学看数学,是锤炼缜密思维的需要,是培育复合型人才所需土壤的应有之义。

读文言文的困难,貌似有理却个个都经不起推敲。“没时间、没精力”,倘若感兴趣比如朋友组织派对,哪怕再忙你都能挤出时间来;“读不懂、记不住”,没有任务和指标,能否读得懂、记得住无碍,走马观花或者精读斟酌却有自己决定;“没用”,没用的靠边站、只瞄准有用的,没有花絮的生活等同于枯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用之用”才是生灵高级的所在。

.数学老师读文言文的关注点

数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色。比如语言,数学层面指的是符号、模型、关系式,语文层面则限于字词句段了。同样是阅读,语文注重的是对人物形象、故事主题、中心思想的揭示,道德法治则是站在规则的角度分析案例,数学是提取、运用所给材料的信息结合相关的原理、定理、法则解决新问题。因此,数学阅读文言文也应该有自己的考量:一是文字和教育的结合,二是文字和数学教学的结合,三是文字和学习热情的结合。

1.放大文言文中的教育因素。傅雷提醒傅聪: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人格修养才是艺术成就的基础。数学老师,关注面往往狭窄,无非原理和解题罢了。数学老师读文言文,重在捕捉其中的教育因素。比如表率 “一身正不令而行”,比如反思“日三省吾身”,比如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比如修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国学者自古就重视“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看淡名利方能志向明晰,心态平和方能走得更远。解题是份内,却绝不是数学老师生活工作的唯一。跳出《习题集》、《试题汇编》、《解题分析》的束缚,在更大的视野中观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重于知识教育——教育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角。文言文浩如烟海,精华与糟粕并存,数学老师经历有限,选择经典书籍比如《论语》、《格言联璧》、《礼记》……选择经典文章比如《诫子书》、《爱莲说》、《马说》去反复品味咀嚼……才能“入宝山满载而归”。抓牢文言文中的有利于成长的元素,摘抄、分析、纳入自己、写感悟,文言文才能成为数学老师的好帮手。

2.体会文言文中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凝结着深刻的思考,反映着教育观点和主张的独特。动辄“首创”、“前沿”,殊不知,我们的祖宗早已把教育说透了。所谓兴奋,不单是狂妄,涉猎面太窄而“坐井观天”罢了。文言文不止于感性,理性的文字也不少见,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出了“大道”:边学新知识边思考新问题、边分析新问题边学新认知, 在学中感悟“新见识”、在感悟中学习“新经验”。再比如“浴乎沂,风乎舞雩”,道出了“在自然中学习”的重要,空想往往意味着闭门造车,挣脱钢筋水泥的束缚唯有回归自然。走进《两小儿辩日》、《劝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观点和思维地碰撞,在辩论中表达完善自己的见解,在说理中深化认识的层次,在阐述和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思考,谈人生、谈成长、谈思辨、谈学习、谈借力、谈识人、谈少年、谈报国。教育,以教书来育人。文言文,恰恰锚定了“修身、齐家、安天下”,发展人、成全人才是叙事、说理的归宿。数学属“理”,文言文属“文”,文理相同,学习数学的道尽在文言文中,文言文与数学的说理在缜密上达成了统一,发散思维完善着的数学老师广角思考。

3.捕捉文言文中的教育热情。我们比大先生优越的,设计手段而已。再通俗说,多了点花花绿绿的PPT、动画、视频而已,之于“实践精神、理论高度、底蕴深厚”只会让我们甘拜下风。虽然物质条件的落后,古代学者依然目视前方、步履坚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爬到了台阶上,绿意蔓延,生命力穿透了陋室,室外的野趣和室内的精神超越形成了鲜明对比。倘若主人的品德与天地生机共鸣,物质条件的贫瘠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深知所负使命艰巨,虽然前进的每一步都透着艰难“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然而目标明确,虽然难也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不达目标绝不止步。而今,物质条件丰富了,困扰却不在少数:孩子上学、老人赡养、聘职称受挫、遭家长误解,无论哪个都能让你偃旗息鼓、一蹶不振。“竹杖芒鞋轻胜马”,领略先贤,虽处低谷而不气馁,听草庐外的声音,一旦存有时机立刻挺身而出。读文言文,就是要和圣人对话,了解他们的不屈不挠,让热情成为作为数学老师抗压神器。

文言文就是教育的“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常吃的话也吃腻烦。文言文断不会如此。教育者自有独门眼光,从文言文中提取教育营养,有学习方法、有教育方法、有忧患意识、有知人善任、有诚实守信、有做人做事,可参考、可借鉴。尤其热情。无论压力多么大,只要心中有圣贤的风范,揣摩、分析、模仿他们的言谈举止,想萎靡都不大可能。读文言文,关键在于“把自己摆进去”,和教育对照、和常识对照、和课堂对照,从而找到契合点。让文言文成为教育的服务者,“在古人肩膀上”,我们的工作方能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心怀远方。

.数学老师读文言文的落脚点

高级生命的高,在于眼光的长远。倘若目光所指,仅仅限于“有用”,做当下有用的、没用的靠边站。“甩开膀子加油干”,口号的响亮抵挡不住认知的肤浅。愿意做当前没用的功夫,听听歌、跑跑步。以无用作为有用的调节和点缀,疲劳、单调也就被冲散了。数学老师读文言文,表面上纯属休闲。无用之用,却能够发挥出值得惊喜的大用。数学老师读文言文,一可以提高教学品味,二可以点明解题教学的“道”,三可以做出教学特色。

1.助力教学品味。数学课堂,注意完整是肯定的,教学引入、传授新知、典型指引、归纳概括、教学评价。如果谈及教学品味,会让人难堪,因为课堂往往“30多度的白开水”没有热度也没有冷度。比如《圆的概念》,画圆剖析“为什么不圆以及如何画得圆?”,游戏分析“如何站队能够保证投沙包更公平?”,动画演示“圆的生成过程”,点相对于圆的位置的分类“圆内、圆上、圆外”,概括圆的概念“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严谨、完整、有层次,完成了从生活到数学的抽象,规范地描述了圆的二要素,缜密、周密、严密有余。如果给出《墨经》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学生的眼中必定一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抓住了圆的核心特征,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定义异曲同工。而,我们的认识要比古希腊提前了50年之多。文言文的介入,虽寥寥6个字,但大道至简,圆的形象栩栩如生了,本质被一语道破了。如同火把,不在多而在精,于慢慢探索中明晰了前行的方向。集航标与火把于一身,点明了问题的本质、激活了学生的热情,可谓画龙点睛、一箭双雕。文言文,以简取胜,言简而义赅。得当的使用无疑会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抓住问题内核一语中的,成为数学课堂的一道风景。

2.助力解题趣味。解题是学数学的基本功。思想、方法、规则、定理,与问题解决如影随形,分析的过程就是原理理解、运用、内化的过程。数学解题讲究严谨规范、有条理有依据,缜密也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以文言文为解题教学增色,就如万绿丛中的一抹红学生的小惊喜。翻开《九章算术》,应用问题随处可见,比如盈不足问题“今有共买鸡,人出九,赢十一;人出六,不足十六。问人数、鸡价各几何?”具象化处理,卖鸡人被围观着、簇拥着、询问着,卖关子式的报价,将文字描述转化为了可量化的数量关系,各要素间的关系也一目了然。数学化处理,赢不足属于方程类问题,设人数为未知数,构建等量关系与方程。依据等式性质进行推导,消元、代入“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体现“术”的规范。反观提意,检验答案的合理性,确保无疏漏,“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文言文点缀在解题教学的始终,数量不多,处处点睛,“理通则数明”。文言文本就是数学课堂的稀客,学生也重“待客之道”,欢迎、迎接、招待、欢送。用好文言文,无异于抓住了学生的心,文学的理解问题,赋予问题情境从而可视,新鲜而刺激,以情激趣、以趣增情的文言成分构成了数学课堂难得的场。

3.助力老师雅味。数学的追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思考”。于是,词语简约、开门见山、表达清晰就成了数学老师的大众风格。思辨作为了不少学生的拦路虎,激励往往被点拨提醒取而代之了。而,语言是老师的门面,说话是老师的基本功,会表达的老师更能让学生接受。幽默、简约、委婉都可以作为数学老师的特色。而,文言文并不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擅长的,需要文字理解能力、历史知识的博大和悠久文化的滋润。因此,打造数学老师的雅味,文言文占尽风骚。讲极限思维,用“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鼓励学生深入钻研,用“穷理尽性”;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将文言文作为个人名片,前提自己是学习与积累,重点是时机的选择。用好文言文的精致、雅致、韵味、回味是重点,达成“文言点缀”与“个人魅力”的一体化:看到你了就能想到文言文,看到文言文就能联系到他的数学老师。用文言文的厚度构筑个人的厚度,“简洁、比喻留白、理性而不失文化”,以别具一格提高数学老师的个人魅力。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确切说,有用的知识才有价值,有了价值的东西才具备力量。一旦进入了数学课堂,学习因之有了深度、知识因之有了根基、学生因之有了惊叹、老师因之有了高度,这就是文言文的力量。年年岁岁,重复会衍生出疲惫和倦怠。文言文让数学课堂出现了新气象——圣人来教诲、大家来引领,逃离了俗套从而老师、学生、学习日日出新了、月月出新了、年年出新了。出新,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元素,每天都能眼前一亮,每天都能超越昨天。出新是力量,文言文就是力量的源泉。

数学老师读文言文,意在破除边界、打开自己,以崭新角度和手段为自己赋能。学生也是如此。“综合与实践”、“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在不同背景中观察所给信息、提炼出条件以及关系,进而转化为已经具备的知识、方法和结论,“打开”恰恰是综合学习的本意。据豆包统计,2025中考数学跨学科试题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10%,“温度、热胀冷缩、运动轨迹、防治近视”随处可见。跨学科远不止于数学,比如物理试题中的“能源问题”、化学试题中的“解释剧烈运动下的腰酸、货币的演变”、英语试题中对综合技能的考查。复合型是人才培养的方向,跨学科乃是大势所趋,以此观之,数学老师跨界读文言文恰恰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94@365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