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9@365解方程教学:“活”才能“火”

(2023-09-16 14:30:21)
标签:

365

教育

解方程教学:“活”才能“火”

方程单元的教学,无非3点: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解方程承上而启下,是概念的延伸,是应用的铺垫。学好解方程,概念的把握无疑会更加深刻,概念的运用无疑会获得个强有力的工具。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要求:配方法属于理解并掌握,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要达到掌握层次。所谓理解,“要能够描述配方法的由来、内涵和特征,要能阐述配方法和完全平方公式、平方根的内在联系”;所谓掌握,“要能够多角度理解与表征3大解法的本质特征,要能把解法用于新的情景。”理解和掌握,都是较高层次的目标。

集体调研的方案:解方程的因素单纯一些,舍弃不必要的情景和应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依次展开;加大练习的比重,即“精讲多练”。“集中精力干大事”,学生会更关注,效果才会有保障。

韩庆河主任自告奋勇做示范《因式分解法解方程》:阅读教材“x2=3x的多种解法”,有直接消掉未知数x进而得到一元一次方程x-3=0的,有用配方法的,有用公式法的,还有借助移项x2-3x=0进而进行因式分解变形x(x-3)=0的,点评3种解法的优劣,总结出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要求和特征;典型例题讲解“解方程5x2=4x、x(2x-7)=3(2x-7)、(x-2)2=3x-6、(2x+3)(x-7)=(4-2x)(7-x)”,提供解答模板以及注意事项;练习,教材47页“习题用因式分解法解第1题”;练习,教材48页“习题用适当方法解第2题”。课堂除了枯燥就是压抑,学生的感觉很可能甚于听课教师的,因为长期在如此常态下生活肯定憋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是灵动的。思考需要灵动。枯燥压抑只能是四维火花的摧残。数学素以严谨抽象著称, 严谨抽象指的是学科本身。教学需要把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变,“鲜活、灵动、易于接受”才是准则。解方程就是运算,相对枯燥是肯定的,重点在于注入鲜活元素,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火起来。

15年的摸索和尝试,笔者确立了“解用结合、设置层次、关注细节”的策略,课堂的活力值得兴奋。 现以《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展开展开阐述——

1.解用结合,提供活水。数学是描述交流世界的表达方式。方程是刻画数量关系的模型,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桥梁,是沟通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有力工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程的源头是生活,抓住源头就是抓住学习的价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欲。应用才能激活需要,有用的知识才有力量。教材就是素材。课后习题“问题解决第3题”【见附件1】就是极为典型的素材:“正方形土地割出块长方形栽种鲜花,长方形面积已知、长方形长宽和正方形变成的关系已知,求正方形的边长。”确定未知数,“设正方形边长为x米”;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x-1+、x-2”米;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x-1)(x-2)=12”.列方程解方程,动作连贯。当然可以用配方法,但配方法过于机械;当然可以用公式法,但公式法过于程式。探索能够降次的、灵动的、便捷的手段就成为了学习需要。枯燥呆板意味着与己无关,倘若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利益息息相关,即便废寝忘食也会乐此不疲的。源自生活背景鲜活,远远比生硬的开门见山有吸引力;问题解决源自心理需要,尝试摸索付出心甘情愿,“应用意识”调动出了学习的动力;注重需要就是注重问题解决意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是问题解决的完整系列,学习将因此进入良性轨道循环。“先声夺人”,作为新知识教学开端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会在学生心目中打下印记,应用意识才是数学学习的活水;

2.设置层次,提供氛围。孙武子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张弛结合代表着节奏,节奏鲜明得生活学习才不会招致厌倦。乐音和噪音的分水岭就在于节奏,前者有规律后者杂乱无章。其结果大相径庭,乐音让人愉悦噪音使人烦躁。 教学设计有层次和节奏,学起来才能时而舒缓时而紧张,兴奋点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教学可以打造出5个层次:学生独立解方程x2=3x,自由发挥,不限制解法;方法点评,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劣,刻意指出两边同时消掉x的不足,引出因式分解法;典型例题分析,(x-2)2=3x-6、(2x+3)(x-7)=(4-2x)(7-x),既可以整体移项提公因式,又可以化简整理方程左边化作2次3项式用十字相乘法解决;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分析解题失误或者可取之处,并总结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主要步骤;检测,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中的(1.3.5.7)。独立解方程,聚精会神;方法点评,梳理每种解法的优势;典型分析,形成解题思路;练习,新知识的应用,发现问题和或者长处取长补短;检测,验收学习情况。层次鲜明,每个环节有每个环节的任务,完成任务之后会产生新的思考,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最终实现思维水平的提升。“你方唱罢我登场”,重点在于让一方唱起来并且让另外一方做好铺垫,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不同形式的兴奋之中,浓郁的学习氛围才是适宜优质学习的优质环境;                                     

3.关注细节,提供精彩。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提前谋划的叫预设,见机行事的叫生成。因预设而相对静止,因生成而相对灵动。课堂教学的精彩,归根到底靠的是生成。生成往往出自偶发事件,考验教师的是捕捉能力和发挥能力。 华应龙老师提倡的化错教育,容错、荣错、化错,即便是失误也能够提炼出教育资源进而为教学所用。“错的好”,华老师的金句恰恰体现了生成的宝贵。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教学,笔者遇到过如此的小确幸:解方程x2=3x,有学生两边约掉了未知数x,得到答案x=3。“一语中的,经典,神奇,妙哉,瞬间得解”,我一连给发了5个赞叹外加点头不止。继而,我让该学生当众讲解解题的思路、依据和优势。学生评价跟进,在交流中深化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对化解意识的坚守。 相对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杂音“x=0也是方程的根”。我故作惊愕,学生们也呆住了,点拨“丢掉一个解,原因到底在哪里呢?”等式性质即“除数不能为0”得到了再次强调和警醒。“发挥两个同学的优势,如何解方程才能不丢根?”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就自然而然的现身了。我捕捉的瞬间有3个:一是解方程同时约掉了未知数“简单,简单?不简单!”二是不同的思考“还有一个根”“一石激起千层”三是分析失根的原因并点拨怎样能够保证不失解“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个细节三个精彩。“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产生精彩”,细节的魅力在于打磨,即便细节的都能做出滋味,教学是锦缎细节是点缀锦上添花必定无疑。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抽象、推理、模型”。回归直观,学习才能生动;重视语言,思维才能外显;建立模型,能力才能提高。解方程教学固然相对枯燥,细节(推理)、应用(模型)、活动(抽象)等连串动作直接指向了核心素养,因而课堂才“活”起来、教学才能“火”起来。 

【附件1】

259@365解方程教学:“活”才能“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