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65几何推理大失利,如何应对才是?

标签:
365教育 |
几何推理大失利,如何应对才是?
从2020到2023,线上、线下,没有规律和节奏的学习转换。屋漏偏逢连阴雨,学校生活才稍稍安定又不得不为高中学考让路:《三角形证明》仓促结尾,《不等式》仓促开局。检测调研,教研组内异口同声。熟料,情况之惨远超过了预料。
调研考试,几何推理的解答题有2个。第1个问题就已经牢牢堵住了学生的思维入口,调查显示:正确率竟然跌破了20%——
设计的时候,感觉问题难度并不大:由条件不难得到ABDACE,于是可以得到AD=AE、∠BAD=∠CAE、∠BDA=∠AEC......,于是可以利用等边三角形判定求解。结果,预想丰满、现实骨感,差距迥然代表着于学情分析的严重不足。
透过阅卷所见所感以及和学生座谈所闻所思,下面3点可以作为参考。
1.知识储备要重视再重视。几何推理,无论平行线还是三角形、四边形,学习要求都是“掌握和运用”,属于高级层面。高级层面,需要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需要加强不同内容的对比、需要回顾、梳理和总结。然而,我问及全班50个同学“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时,大多面面相觑一脸茫然。憋了好久,才有个别同学站出来,结结巴巴、面红耳赤、没有层次地说出了2点“三个角都是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解题受挫,倒是很容易理解了,“解题顺利才是不正常的事情”。大疫三年,人都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不过美好愿望而已。学生,借助学习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群体。习惯、学习方法、思考深度,都要在不断摸索中体会、模仿、借鉴、养成。独木不成林,能做到自我约束的肯定存在但数量不会很多。“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记忆欠缺说明了我们的欠账有很多。该背的背了没有,该查的查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显然,有很多要求只停留在了“要求”而没有抓落实。数学课也有自习,自习课要上出数学的味道:必要的定理公式法则必须有意识得去记忆。当然,数学记忆要拒绝死记硬背,但是结合图形或者实例用自己的语言通俗准确的表达并不为过。发挥学习小组作用,争取家长的配合,学习、记忆、检查、运用做成一条龙,将知识储备作为学习的一部分,问题解决才能真正变成有源之水。
2.梳理总结要重视再重视。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期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其内,指事物的深刻观察。出其外,只突破局限登高望远。学习也是如此,既要能够看到每个知识点的局部,也能要在整体中感受知识的地位作用;既要能够为每个知识点整理出1、2、3,又要能够在大视野中梳理出前后联系和脉络。学习的高度,不在于知识原原本本的接收,而在于消化、处理和再加工。比如“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材编排比较零散,加工成3点才显得有条理:一个三角形如果三边相等就是等边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如果三个角相等就是等边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一个60度角就是等边三角形。前面问题中,不难发现∠ACE=600,这就是问题解决的起点,可以再找一个60度角从而证明3个角相等,也可以证明两条边相等进而利用方法3.阅读题目,由条件“BD=CE”可以联想到“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者全等三角形”的存在。而,ABD、ACE全等条件相当明显:AB=AC、∠B=∠ACE、BD=CE.一句话,问题解决绝不是学生所理解的难于上青天。仓促开局、仓促收场,症结应该在于这里。回顾梳理,概括总结,提升环节竟然以“时间紧张”为由给忽略掉了。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练习是做不完的。预留出知识梳理的时间,注重联系、体现结构化、呈现出知识的网格化,达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地,问题解决才能如刨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
3.深化思维要重视再重视。人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引领思维发展,学习才会优质。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数学的观察、数学的思考和数学的表达。观察、思考、表达,汇聚的焦点就是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思维之美。比如前面问题,从已知条件“AB=AC、∠B=∠ACE、BD=CE”出发,到得出结论ABDACE,再到发现AD=AE、∠CAE=600,直至得出ADE是等边三角形,指向鲜明一气呵成,这是流畅自然之美;从结论“等边三角形ADE”出发,寻找所需条件,结合所发现的“∠ACE=600”,已知未知之间就搭建了桥梁,这是综合分析之美;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0就成为了ACE,AD=AE、∠CAE=600,完全可以直观感受,由静到动,这是思考灵动的美。实话说,学生们做题数量不少,教师们讲题数量也不少,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恰恰就在于分析得浅显。站在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一题多变或者多题同解,“欲识庐山真面目就必须跳出庐山看庐山”。发挥小组学习力量,互相讲解、互相倾听、互相借鉴,数学学习才能成为每一个人展示特色、展示观点、思维碰撞的舞台。
疫情结束,学习由线上回归了线下。然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心情、耐力的回归并没有如此简单。线上学习的漏洞,需要一个个一点点地去弥补。几何推理诚然重点,然而,重点与否学生说了才算。心思沉下来、情绪提上来、全面的总结、周到的思考、大力度升华、精干地练习,不断分析、纠错、调整,学习才能真正回归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