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2@365打通壁垒,于是“鬼才”

(2022-08-20 12:23:50)
标签:

365

教育

打通壁垒,于是“鬼才”

苏霍姆林斯基贯彻一生的主张:“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人,包含学生、家长、教师,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到会导致育人效果偏离预期。李希贵校长说,“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学生、家长、教师相互尊重、理解、认可、支持,这是做好教育的前提。研究教育,出发点必须落在和谐关系的打造上面。

《当代教育家》杂志2022年第一期封面人物:“教育鬼才”朱向阳。屈原在《九歌•国殇》中有“魂魄毅兮为鬼雄”,尽是赞美之辞。鬼者,优秀人物的别称。朱向阳的采访凝结成了八个故事:从18罗汉开始、两位校长的混合动力、三台电话的力量、激荡绣湖春水、四书四道五经六艺、人人都是项目经理、三减组合拳、教育鬼才的本色行当。阅读的过程,回味的过程,赞叹的过程,激动的过程。

掩卷,“三月不知肉味”,沉浸其中余韵无穷。朱向阳之鬼,处处打通关系的壁垒: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是打通教师与后进学生的壁垒;设立值日校长,压缩领导的私人领域,是在打通校长与普通教师的壁垒;组建教育集团,教师紧张连班主任都出现了空缺,迅速建立教研阵地群“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打通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壁垒;创建教育公益吧,开设退休教师热线、家长热线、青年团员教师热线、学生热线,是在打通学校与社会的壁垒。“通则不痛”,家长、学校、干部、社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旦理顺,当然就一通百通了。称朱向阳为“鬼才”,形象、生动、妥帖,一词足矣。

不妨撷取3枚,细细品来。

1.打通师生的关系壁垒。教育最重要育人的。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人:教师的水平、学校的水平,评价起来,学生最有发言权。“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居首然后才能提到质量。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却很高,学校的影响力却很大,简直天方夜谭。与优秀学生的关系不好处,在于这类学生在教师眼里都是优点,表扬是常态;与中等中等学生的关系不好处,在于这类学生经常遭到忽视,“可以还行”以至于没有位置可言;与问题学生关系不好处,或者品质有问题或者智力有问题,这类学生留给的往往如此,接触机会不少但遭到蔑视批评的机会更多。交往困难,尤其教师与后进学生关系的把握更难。朱向阳的鬼,在于做好了转化后进生的大文章。刚到义乌实验小学,领导的意思班上有18位成绩很差的孩子,数学成绩常年徘徊在二三十分,其中六位都查出过智力发育缺陷,每次考试都基本零分……别太勉强自己…”同事劝她别白费功夫,“抓好几个优秀学生就够了。”朱向阳笑着应答,然后开始深耕课堂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三类就座,每节课掰成三部分上,花一点时间点拨优秀学生为他们布置有难度的习题;大部分时间面向中等学生讲授,组织答疑;剩下的时间给18位博薄弱生补课,从小学一二三年级重新讲起。他的学生观:不少所谓的差生并非学习或者智力障碍,相反,有几个小商贩家庭的孩子头脑活络极了……他们只是成熟的晚些,或者对学习毫无兴趣而已。只要老师引导得法,他们很快就能赶上”基于发展差异,朱向阳的教师路从研究和实践转化后进生开始:做好分层、做好教研、做好课题,积累第一手资料倒逼自己成为行家。研究转化后进生,立竿见影的可能性不大,取得效果可能性也不大,受重视程度更低。朱向阳迎难而上,执着乐观,着眼长远善于发现薄弱学生蕴藏的优点。抓竞赛,取得成绩就会拿奖状拿证书,受人青睐不说,物质精神双丰收。但是,致力于分析学困学生的心理特征,甘愿为学困学生做好服务,受到爱戴是肯定的,向往老师追随老师成为老师,学困生门的顺利成长就是朱老师的付出的最大肯定。

2.打通领导教师的关系壁垒。“领导是教师的公仆、是教师的贴心人,领导教师是一家”,描述的很美妙,停留在文件口号层面的居多。外出参观做报告的,多是领导;办公环境舒坦的,多是领导;交际广应酬多的,多是领导。而教师,默默无闻者居多,与学生打交道机会的居多,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的居多。领导与教师,大多谈不到关系紧张,一个上传一个下达、一个制定政策一个执行政策、一个为主一个是次,说成平淡绝对到位。平淡了,交集很小了,“教师是主人”之类只能看成鬼话。“当一所学校的每位老师都能站在宏观层面思考学校的发展,挖掘先进经验,解决潜在问题,学校就会拥有变革的内驱力。就像一列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强大的动力”朱向阳如是说。他的思考:教室能打开,校长室也能打开。值日校长制度于是产生了:值日校长在校长室办公履行相应职责,“接待考察团、巡查校园、组织学校会议、表彰典型、发现解决问题、安排科室工作”教师值班,无论巡视校园的角落还是安排组织教研作,都是站在主人的角度看待学校,都是与校长在换位思考工作。具有了主人的意识,领导与教师就会自然而然的相互理解和支撑。不同的分工,一样的努力,一样的士气,学校名片会被齐心协力的擦亮。双减政策的实施,延时服务或者第二课堂开展了,教师们的工作时间延长了、工作量加大了、心理压力也加大了。绣湖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减负增能十二条》规定: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第二段辅导的教师,第二天可延时一小时到岗;非必要不开会,全体大会每月不超一次;固定时段发送通知,其他时段的通知教师可以不予理会;开设教师第二课堂"乒乓课、瑜伽课、手工课、茶艺课、阅读课、食品课、信息课";教师每学期至少两次到学校心里放松室调节;“午休一小时”公园建步走。班主任叶月飞说:教师减负后,教师们的生活更便利,工作定时定量机制推出后,工作强度的确有所下降,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被校长被学校看到了,我作为妻子,女儿,母亲的身份受到学校的尊重和保护,作为教师的每一分工作量,都得到了学校认可......”深知教师面临的压力,认为“只有学校将教师摆在第一的位置,教师才能将学生推到第一的高度”,朱向阳主动为教师减负。枝节多、积分背景复杂、事物分工不同,不惜气力地修改调整完善直至全员认可。教师第一成就学生第一。学校尊重教师意见,也就意味着。学校对教师主体的尊重,“分工不同人格平等”,全员就会拧成一股绳“工作合力因而壮大”。打通领导教师的壁垒,承认其工作尊重其人格,全员高昂士气就是对朱向阳教师观的最大回报。

3.打通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壁垒。关注教育是中国家长优势。希望孩子成才,经济发展下的教育焦虑成为了家长们的心理阴霾。越是重视孩子成长,越是能够发现教育的问题,越是对学校的教育不放心,越是怨声和指责不断。家长和学校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了朋友圈的焦点。比如双减政策是好的,一旦具体实施起来,延时服务的内容选择、形式节奏、时间选择和控制就备受质疑,所谓众口难调。众口难调,一方面家长们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二是反应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三是暴露了家长们对学校教育难度强度的陌生。义乌实验小学每周六都有教育热线:电话中解决不了的就约请家长面谈;开辟咨询室,为来访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热线以不同群体的现身说法,为各位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根据问题特点,定期回访跟踪观察,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家校矛盾突出,根源就在于家长学校间的陌生:家长不了解学校,学校也不理解家长。关起门来搞教育,学校大抵如此。家长来访,登记、量体温、电话联系班主任、班主任去校门口接人,不管是出于安全的还是防疫的考虑,繁琐的很。微信电话等信息手段倒是简捷,可惜有些事情三言两语并不能说清楚。一来二去,学校“大门关上了”,嘈杂的议论声音却传播开了。事情都是辩证的。敞开门办教育,里面的事情清清楚楚,学校家长的心也会敞亮许多:说各自的想法,说各自的问题。实现了沟通,疏导为主,教育才会时时“风调雨顺”。“每件教育中的小事,都可能蕴含着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朱向阳以专业的眼光去审视,实现了教师的社会价值,缓解了家长的焦虑,一举两得。教育焦虑很普遍,他却能敏感地发现了学校发展的新力量,殚精竭虑的结果、集思广益的结果更是融着智慧的“鬼”机灵。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熟悉爱迪生名言的不在少数,却常常忽略了下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朱向阳之所以为“教育鬼才”,就在于朱向阳善于发现教育问题和敏于打造教育契机。将思考教育作为了习惯,爱教育成为了他的宗*教,于是就感不到一丝一毫苦和累了。就像打通关系壁垒,没有原因没有衔接而直达问题要害,习惯已经成就了朱向阳的敏锐和直觉。

感谢《当代教育家》杂志,于模糊中我们遇见了清晰、于昏暗中我们见到了光明、于无力中获得了力量;感谢《当代教育家》杂志,让我们欣喜地结识了一批又一批教育大家,李镇西、李希贵、李振村、常丽华、张宏伟......;感谢《当代教育家》杂志,我们的视野渐渐开阔、灵魂渐渐丰满,因为目标在前方的指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