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65周迎春:好校长,干出来的
(2022-04-08 13:29:47)
标签:
365教育 |
周迎春:好校长,干出来的
《当代教育家》杂志是一座桥,普通教师、学科名师得以沟通;《当代教育家》是一张网,普通学校、全国名校得以联系。走进《当代教育家》,前卫的10期首推的故事。
不过,周迎春老师真正“吸引”我的,“怀疑”远胜过杂志推介——重庆八中,高中阶段,千描万绘,追求成绩追求名校的升学率而已,谈“突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相信;重庆八中,本就硕果累累,“历史悠久,人才济济,成就辉煌”,“再出发”很可能就是噱头;从一线教师走出,成天在教室教研组之间穿梭,名师名校长怎好做到“鱼肉熊掌得兼”。
述周迎春老师,有三个词语:黑眼圈儿,迎接失败,走向云端。
黑眼圈儿,是学生的调侃。毕业,周迎春就来到了重庆八中。“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像加足马力的高速马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学生讲题,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多安排数学练习,甚至午休他也拉着学生一对一辅导…”;注意到负面效应,调整教学策略,“压缩课堂讲解时间,减少效益不高的作业…能给学生布置3道题,就绝对不布置5道题…”;教学理念不断刷新迭代,开启教学深度,“允许学生打断老师讲课…敢于留白…”, 点燃型的思维;走上领导岗位,他每个学期都会听140多节课,全校没人能比得上他;接受采访,常常是边走边进行,往往“匆匆开完一场行政会又要奔赴下一个教研会...”。不知疲倦的奔跑,周迎春留给人们的印象。一切机会一切时间,拼着命争分夺秒。在此,我无意渲染周老师起初的应试角色。要肯定的,他发自内心的为了学生,“提高成绩,考中名校”。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完人。没有理念,没有经验,热情可以弥补一切。令人感动的,每个人刚一走上工作岗位,都如此,我们都有过初心。不同的,周老师能够敏锐的感觉到:“成绩只能极力是挤压下的短期效果,学生优势注定短暂”,善于自我调整才弥足珍贵。精讲多练,控制作业量,改善学习方式,这是教师自我生长的新阶段,可以称之为效率型。构造宽松课堂,注重学生交流沟通,智力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锤炼思维的深度和宽度,这是形成教师自我思考的新境界,创生作为了新的自觉的焦点。走向领导岗位,不忘教学之本,以教学研究作为主抓手,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教师,实干始终是周校长的行为指南。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好课堂是奋斗出来的,好老师是奋斗出来的,好校长是奋斗出来的。干,不是花拳秀腿,不是做做样子,而是满含热情满载思考。从模仿优秀者开始,人家怎样备课我就怎样备课,人家怎样上课我就怎样上课,人家怎样辅导学生我就怎样辅导学生。模仿并非单纯的模仿,可能别人付出的只是一分,我就可以付出十分。模仿是带着眼睛和头脑进行的,边看边思考,发现问题当即分析问题改进问题。无论教哪个学科,无论在哪个岗位,“干”始终如一“精神不减,斗志不减”。“俯首甘为孺子牛”,不计报酬没有杂念,而是春风化雨一般,周迎春老师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成长启迪。
迎接失败,坦然面对,熊翼老师的感慨。“苏步青数学奖,国务院特殊津贴,重庆市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周迎春老师短时间内做到了一骑绝尘,课越上越漂亮教学技巧越来越完善,他却有忧虑,“学生究竟喜欢我的数学课,还是数学本身…”如果是前者,他认为自己的教学就是失败的。“研究如何让学生更轻松更愉快的获得好成绩…我就是一个高考摆渡人…”,周迎春认为,“成全数学学科本质,成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才是优质教学。时下有个很时髦的词语,佛系或者叫做躺平。各种荣誉都有了,高级职称也具备了,或者不带有任何向上的愿望,于是“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可且过”。撞钟是肯定的,然而机械麻木呆板,因为已经不再具备任何动力了。周迎春把新的思考作为新的起点,课堂指向了大容量、快节奏、高思维。他认为,“如果下课铃声响起,所有学生仍在思考,课下都在继续琢磨,那么这节课就成为了点燃思维的火星…问题意识探究就要被激活了,课堂就有了延展度”。做到佛系躺平很容易,眼睛一闭足矣。而周老师要想实现教学的新跨越,无论是课堂的兴趣性还是教学的成绩,很难很难。欣喜的是,他去做了,而且做到了,“能够点评数理化三门课,能看到课堂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明证。思维定式,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老师学生或者家长。熊翼老师,初出茅庐,“一年内让一个薄弱班的数学走到了年级前列”,家长怀疑甚至投诉。小伙子得知后,气不过想不通。周迎春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找到他,绕着操场走了数十圈,“面对外界的质疑与挑战,只需要更加专注教学,只需要再努力一点点…用你的专业讲话,时间就会证明一切…”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熊老师自此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专注学生的心理生理职业规划,当年的数学平均成绩就从接手时候的不及格上升到了平均129.3分。就从接手时候的不及格上升到了平均129.3分。家长谈八中学习,常说,“我不知道孩子将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他会是一个丰富的饱满的中国人,那位老师们不仅教会他们如何走向成功,更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失败迎接生活的挑战…”我们的教育有个误区,总是教孩子赢,“考高分,找好工作,挣大钱”;总是教教师赢,“凭模范,当标兵,做楷模”;总是教校长赢,“做名校长,排位靠前,争当表率”。殊不知,总会有普通人普通学校,他们当不了名师当不了模范成不了焦点。甚至,他们还会迷你犯错,犯了改改了还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长是不确定的,失败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自己坦然面对失败,教会队友坦然面对失败,教会学生坦然面对失败,谈笑风生气定神闲,这才是风度。周老师带给我们第2个成长的启迪,要学会面对成功更要学会面对失败。
走向云端,“共同富裕”,八中人走向世界的誓言。我理解的云端,高端霸气上档次。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科教学和问题难度是个倾向。周迎春认为,“对于部分有前置的学生,一定难度和强度的学术训练与逆商和发展潜力正相关…”。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我国高科技领域遭到西方国家的全面围堵。我们遇到的困难,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不足。周迎春大胆实验,在中学阶段就着力培养有学术理想及志趣坚定的少年,对他们的基础学科领域更好的挖掘潜力施展才华,改变民族的未来。2022年高考,学生小陶成功通过了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选拔,他说“我非常热爱数学”。打通学段壁垒,融合育人,资源共享,课程共建,项目共振,小陶同学身上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科学发展的曙光。独木难成林。八中是公认的老校名校强校,师资设备资源其他学校难以企及。八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广阔的领域内施展。“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贡献”,周迎春校长倡导八中搭建起自己的教育平台并且主动向重庆各县区开放,分享办学经验。即便最薄弱最偏远的学校,学生都能够同步享受到八中的师资考试以及教学资源。几年探索,平台远端的学校优秀学生甚至都能够与八中优秀学生相匹敌了。周迎春很欣慰,“一所学校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管理制度,都可以模仿乃至超越,因为这些都只是办学的阶段性理想,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百花绽放春满园。做教育需要情怀,自私狭隘却遍布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中考高考百日誓师,血腥味的口号类似“提高一分,干倒千人”让人不寒而栗。美其名曰提高质量,美其名曰打造经验模式,赤裸裸的招生让人睁不开眼。合作方能共赢,平均水平普遍提高才能称作美好。有情怀,大度的人才能办大格局的教育。胸怀全局,面向世界,这是周校长对全体教育者做出的榜样示范。
周迎春是重庆八中的第12任舵手。不少人怀疑,就如忒休斯之船悖论,校舍员工、管理方式、教学方式都已经全新,学校还是原来那个学校吗?周迎春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始终把握教育本质规律,始终把人的成长放在中央,始终面向培养未来人才…它始终都是那所学校…源远流长”。一句话,周迎春始终记得自己“来自一线,为了学生的全人发展”,因此,他时刻居于优秀老师的“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