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头烂额为上客

人类虽然是从动物演化来的,但一旦演化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演化成富人以后,就往往情不自禁地留恋起动物生活来。其中最明显的日常表现,就是把某种动物当宠物。于是,人和宠物之间就经常有一些故事发生。"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富人,很喜欢养宠物。他不但养狗,还养两个狼崽子。狼崽子慢慢长大了,但它们越来越不像狼崽子了。狼崽子们不但对主人百依百顺,而且和狗也能和平共处。反到是那只狗,一有点动静就汪汪乱叫。有一天,主人正在睡觉,那只多事的狗又汪汪地叫了起来。主人被吵醒后,屋里屋外房前房后地查看一番,也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就又回到床上睡觉去了。可他刚刚睡着,那只狗又开始急急歪歪地叫唤起来。主人又仔细查看一番,还是没发现问题。但这个主人还是挺聪明的。他觉得这只狗三番两次地狂叫,兴许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于是,他便在客厅里躺下,假装睡着了,以便暗中观察动静。突然,他发现平时几乎已经让人忘记是狼了的两只狼崽子,正在蠢蠢欲动地去咬他的喉咙。而那只狗,一边奋力地阻止它们,一边使劲地狂叫,为的是向主人报警。
事后,主人虽然没怎么表扬狗,但却把两只狼崽子抽了筋,扒了皮。这举动,也就算是对狗的功劳的肯定吧。
咱们可能对这个故事不了解,但肯定对“狼子野心″这个成语很熟悉。对,这个故事,就是成语“狼子野心″的由来。
当然,人不但要和宠物相处,更要和人相处。相处的人当中,那是少不了邻居的。“远亲不如近邻″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就讲过一个邻居的故事。
现代人讲故事,喜欢拿河南人说事。这个传统,从韩非那时候就开始了。
韩非说,有个富人,但这个富人是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的宋国人。有一天,天将暴雨。暴雨有多“暴″不知道,反正把富人家屋子的墙“暴″倒了。富人的儿子看到后,就对他说:“爸爸,现在家里的墙倒了,咱得赶紧修上,要不然晚上非来盗贼不可。″富人听了,没上心里去。过一会儿,隔壁老王又对他说:“富人啊,你那么有钱,是容易招贼的。赶紧把墙修上吧,要不然晚上来了盗贼怎么办?″富人听了,还是没上心里去。
到了晚上,富人家果然来了盗贼,大量财物被盗。这时,富人想起了儿子的提醒,便一个劲地夸赞自己的儿子聪明。同时,富人也想起了隔壁老王的提醒,但他觉得隔壁老王就是盗贼。是啊,儿子提醒我,因为他是我儿子,你隔壁老王提醒我,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韩非很狡猾,他只说富人表扬了儿子,怀疑了隔壁老王。但言外之意是说,儿子提醒我是父子同心,你隔壁老王提醒我,就是心怀叵测。
咱们可能对这个故事也不了解,但可能对"智子疑邻″这个成语并不陌生。对,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智子疑邻″的由来。
人不但要和宠物相处,和邻居相处,也要和广大的亲朋好友相处。和广大的亲朋好友相处,就免不了互相以“礼″相待。孩儿生娘满月婚丧嫁娶什么的,主人就得备点酒席,广大亲朋好友都要凑点份子。班固在他的《汉书》中,就讲了这么个故事:
有一个人新盖了一栋大房子。选好了黄道吉日,这个人就邀请广大亲朋好友前来“贺房″。大喜的日子,广大亲朋好友无不夸奖这房子盖得如何如何好。可有一个人不太懂事。他不但不随声附和地夸奖房子好,还絮絮叨叨地不停地给主人提意见。他先跟主人说:“您家房子这烟囟建得有毛病啊。您看啊,您家的烟囟是从灶膛上端笔直地通上去的。这样,灶膛里的火很容易飞出烟囟,落到房顶上引发火灾。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和烟囟之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这样就安全了。″房子的主人此时正沉浸在新房落成的喜悦之中,根本没把那个人说的话当回事。但那个人却意犹未尽,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您的柴火垛就堆在灶门前,这很容易引起火灾。您还是把柴火垛搬得远一点吧。″这次,房主人倒是往心里去了。但不是接受他的忠告,而是认为他败了自己的兴致,对他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
没过几天,这栋房子果然由于厨房设计的缺陷而着了火。好在广大亲朋好友再一次挺身而出,纷纷前来帮忙,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为了答谢广大亲朋好友的见义勇为,房主人再一次置办酒席。而且,还请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首席。大家欢聚一堂,庆祝这场灭火战疫的伟大胜利,但唯独那位当初提意见的人没被邀请。这时,有个人站出来说话了。他对房主人说:“您把帮助灭火的人都请了来,可为什么不请那位建议您改砌烟囟搬开柴草的人呢?如果您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现在,您论功请客,却‘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这是什么混蛋逻辑(注意:“混蛋″二字是我加上了)?”房主人听后,这才幡然醒悟。
房主人是个知道感恩的人,但他又是个不会感恩的人。所以,总有人为那个提意见的人打抱不平。即使到了近代,写剧本的李渔也没忘记写下“曲突徙薪计未忠,焦头烂额敢居功″的戏词儿。
咱们可能对这个故事不了解,甚至对“曲突徙薪″这个成语也不了解。但这不耽误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曲突徙薪″的由来。
三个故事,其实就是三个成语典故。之所以把这三个成语典故凑合在一起,是因为这三个成语典故中的公人公或主狗公,其所作所为都有一个眼下比较热门的比喻:“吹哨人″。“狼子野心″中的狗,“智子疑邻″中的“子″与“邻″,“曲突徙薪″中的多事的人,都曾经为相关的当事人吹过"哨″。虽然他们的哨音都及时又准确,但,却并不总是能引起相关当事人的重视和警觉。
曾经"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的房主人,幡然醒悟了。但他的后世子孙们,却仍然在执迷不悟。难怪黑格尔会恶狠狠地警告我们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是啊,我们宁可点灯熬油废寝忘食地重复那些假话空话套话,却不肯重温一下那些字字珠玑的四字词语。即使重温了一下,也往往是为那些假话空话套话添枝加叶。如此这般,哪来的闲工夫去吸取黑格尔的“教训″?
可以预期的是,又一场盛大的论功行赏即将开始。而同样可以预期的是,这一场盛大的论功行赏,仍然会是“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不信,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