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具的面具

(2019-03-04 19:56:21)
标签:

杂谈

面具的面具

  “卸下面具,
我和别人一样走不近你。
 寂寞,骄傲,冷静,
什么是面具后的表情,
 无法自拔地迷恋下去。”
这是张宇演唱的歌曲《面具》中的几句歌词。对这首歌我们未必都熟悉,但是对面具,相信我们都了解。参观过三星堆遗址的人都知道,5000年前就有了面具,而且包括兽面具、人面具、纵目面具等多种款式。直至今日,面具仍然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件。它可能是一件儿童玩具,可能是舞会或戏剧中的道具,也可能是某种宗教仪式的要求,……但无论么时代,什么用途,使用面具的基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伪装自己。

面具的面具

虽然都是伪装,但伪装的目的却又不一样。有的是遮丑,有的是扮酷,有的是故弄玄虚,还有的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但历史上有两个人比较另类。他们也喜欢戴面具,但目的却与上不同。他们戴面具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遮美。

面具的面具

中国古代不但有“四大美女”,也有“四大美男”。兰陵王高长恭,就是“四大美男”之一。
高长恭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孙子,中国最著名的博士后翟天临在《兰陵王》中扮演的北齐后主高纬的堂弟,也是《王者荣耀》里的大英雄之一。高长恭虽是皇家儿孙,却骁勇善战,是北齐最著名的武将,被封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虽然是个铁骨铮铮的武将,却天生有个毛病:长得太俊。《唐人明荟》描述说:“兰陵王性胆勇,而貌妇人。”意思就是说胆大包天的高长恭竟然长了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模样。这副模样当然可爱,可到了战争上就不好使了,敌人见了一点都不害怕,一点威慑力都没有。于是,高长恭就自己制作了一副又丑又凶的面具,每次上阵打仗时就戴上。结果,敌军一见他这副尊容就落荒而逃。借着这副面具,高长恭那叫所向披靡,为北齐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邙山之战”中,高长恭只率500轻骑,愣是突破了北周10万大军的重重围困,从金墉城中救出奄奄一息的北齐主力部队,使北齐躲过一劫,死里逃生。
 “邙山之战”后,劫后余生的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这个堂弟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只好关怀备至地劝他说:“你这样舍生忘死地冲进敌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可怎么办?”高长恭却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哎呀大哥,国事不就是咱们家里的事吗?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的。”
这话说的没毛病吧?是的,咱们听着没毛病,但高纬听着有毛病:什么?国事就是你的家事?搞错了没有?我是皇帝,国事只能是我的家事。你高长恭几个意思?难道想取我而代之?于是,从此后高纬对高长恭是猜忌顿生,明压暗防。

面具的面具

高长恭虽然长得漂亮,但却并非是“胸大无脑”之人。他看出了高纬的意思,于是赶紧在自己的面具上面又加上了一副面具。他开始大肆收取贿赂,聚敛财物,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贪财爱物的无志小人,以此来打消皇帝的防备之心。
高长恭的心思,被他的亲信相愿看得明明白白。于是相愿就对他说:“大王您害怕功高盖主,遭受嫉妒,所以才做出如此令人看不起的事情来。可是大王您想到没有,如果朝廷真想收拾您,您贪脏枉法的事是最容易被当成罪名的。”高长恭心知肚明,却无计可施,只好哭着向相愿讨教良策。相愿说:事到如今,您只有自己把脸上的所有面具都揭下来,托病不出,方可独善其身。但是,国无良将,战事又紧,高长恭只能继续戴着那副吓唬敌人的面具和另一副糊弄皇帝的“面具”东征西讨,同时又要夹着尾巴做人。
高长恭自己无法揭去自己的面具,但有人替他揭。

面具的面具

公元573年5月的某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徐之范前去看望兰陵王高长恭,并奉上了皇帝的礼物。但这件礼物却令高长恭万念俱灰,因为那是一杯毒酒。高长恭仰天长啸,将毒酒一饮而尽,享年33岁。
常言道:“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而狄青,就是北宋屈指可数的名将之一。
和高长恭一样,武将狄青也有个毛病:长得太俊。俊到什么程度呢?《宋史》说:“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就是说,狄青每一出门,路人全都聚拢过来观看,以至于总会造成交通堵塞。一个人竟然漂亮到“违章”,简直天下无敌了吧?但不行,因为狄青是军人,模样俊俏的天下无敌可以,打起仗来可就无法“无敌”了,那对敌人一点威慑力都没有。
为了解决自己这张“违章”的脸,狄青也只好像兰陵王一样,戴上面具上阵打仗。
 据说,狄青的面具是用铜做的,而且特别狰狞恐怖。在与西夏的战斗中,戴着狰狞恐怖的铜面具的狄青纵马厮杀,驰骋疆场,威名不可一世。本来,西夏军根本不把北宋部队看在眼里。但现在,只要狄青的身影出现在阵前,他们便魂飞魄散,并敬畏地称狄青为“天使”。据统计,四年之中,这位“狄天使”参加大小战斗二十五次,身上八处中箭,但每战必胜。狄青,靠着这副面具,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帝国的保护神。

面具的面具

靠着一副铜面具而成了帝国保护神的狄青,又像高长恭一样,也又戴上了一副新的面具,只不过高长恭戴的是作践自己的贪腐,而狄青戴上的这副面具却充满正能量:他当了枢密使!
 枢密院,是宋朝负责军政的最高领导机关,长官就是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虽然这枢密使的官是主管军政的,但因北宋始终奉行的是“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所以一直以来担任枢密使一职的都是文官。可如今,武将出身的狄青却打破了这一惯例,一下子引起了整个文官集团的整体愤怒,大家不约而同、花样百出地为狄青网罗罪名。尤其是欧阳修,为此事竟然慷慨激昂地呈上万言书,甚至一口咬定开封的水灾就是由狄青引起的,因为水和武将在阴阳五行中都属阴。宰相文彦博给出的罪名几乎与岳飞一样,愣说狄青造反是早晚的事。在一片人人喊打的浪潮下,对狄青无比倚重的仁宗皇帝也只能忍痛割爱,替狄青揭去了那两张北宋护身符一样的面具,贬至陈州做知州去了。戎马半生的狄青郁结难抒,第二年便忧郁而终,享年49岁。

面具的面具

先贤言:“不如意事十八九,可对人言只二三。”况且江湖险恶,人情冷暖,适当地戴上面具伪装一下自己,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面具戴上了就不想揭下来,更不懂自己主动地揭下来,那可就不太好办了。因为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早就教导过我们:“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被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更可怕的是,高长恭也好,狄青也罢,揭下他们面具的看起来是皇帝,是文臣,其实是令人恐怖的制度与文化。因为制度与文化本身就是一副面具,而且这副面具一旦面临要被揭下的危险的时候,它的形象就会比兰陵王和狄天使的面具更加狰狞恐怖。
而这,就是面具的面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竹子的雅与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