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知爹之子

王猛的儿子要造反!那么,王猛是谁?
王猛,就是想当年“扪虱而谈”的那位猛人。王猛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但家里实在过于贫穷,所以整天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虽然整天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但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渐渐地也有了点名气,攒了点粉丝。这一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进入王猛的家乡关中地区后,桓温听说了王猛的猛料,就召他来见。王猛也没客气,打扮得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地就来了。王猛见到桓温后,头不抬眼不睁,却先把手伸进裤裆里。剩人言:痛可忍痒不可忍。却原来,这王猛一无衣服可换,二无桑拿可蒸,身上积累了不少虱子。咔咔咔一阵秃挠之后,王猛发言了。他先谈纵横两万里,再说上下五千年。结果听得个桓大名士是目瞪口呆。然后,赏给王猛宝马豪车,并邀请王猛同去东晋创业。但王猛却只说了一个字:“拜拜!拜拜!”
王猛没去东晋,却投奔了前秦皇帝苻坚。他先从县长干起,没几年工夫就成了丞相。在任期间,他帮助苻坚创立了官员荐举与考核制度,而且这些制度也帮助了以后一千多年的历代执政者们。他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但不是产业,积极兴修公用设施但不收费,认真搞好民族关系但也痛打。他辅佐苻坚平李俨,破桓温(这时候王猛已经没有虱子可扪了),灭前燕,终于使前秦成了空前的大帝国。
咱们书接上回。王猛死了,王猛的儿子王皮想造反。王皮不是一个人想造反,而是联系了苻坚的侄子苻阳和东晋降将周飏想一起造反。当然,他们的造反只是“想”而已,还没等想明白呢,就被苻坚抓了起来。苻坚很生气,就亲自过堂审问。苻坚先问苻阳:“你为什么造反?”苻阳说:“你处死了我的亲爹,我要替爹报仇!”苻坚一听,点点头说:“嗯,造反有理!”又问周飏:“你为什么造反?”周飏说:“我是晋人,当然要为晋朝做事!”苻坚一听,又点点头说:“嗯,造反有理!”最后问王皮:“你为什么造反?”王皮说:“我爹生前身为丞相,为国家立下大功!而身为儿子的我,现在却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不造反还有啥干的?”苻坚一听,没点头,却怒气冲冲地说:“呸,你小子造反无理!”然后,苻坚语重心长地开始对王皮痛说革命家史:“皮子啊,我对你爹的了解比你多得多。你爹他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但却什么家产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了十头牛。为什么只留下十头牛而不是十只狗呢?因为这十头牛就是给你留下的。他知道你不是当官的料,但你若用这十头牛好好种地,保准你能成为盘锦大米杨那样的大款。罢了,还是听你爹的话,乖乖地回家种地去吧!”
是的,苻坚说的没错,王猛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子。而且,王猛不但了解自己的儿子,还十分了解别人的儿子。当时,不被人看好的苻融、任群、朱彤、房默、韩胤、田勰等人,都得到了他的重用。而如日中天的慕容垂、慕容冲、姚苌等人,他却视为“人中龙虎”,必欲除之而后快。果然,他重用的那些普通员工都成了劳动模范和优秀干部,而他必欲除之的几位高管,却最终都成了前秦的终结者。
王猛死后,被追谥为"武侯”。显然,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另一个诸葛亮。正如唐代史学家朱敬则所言:历史上能臣贤相很多,但“若乃威以静国,谋以动邻,提鼓出师,三军贾勇,罢兵境上,千里无尘,内外兼材,惟孔明、景略(王猛)也。”是的,诸葛亮也识人,而且也知子。但若和王猛相比,我看还是逊色不少。
诸葛亮的大儿子叫诸葛瞻。诸葛瞻小的时候,诸葛亮发现了问题。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诸葛瞻如今已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诸葛亮死后,诸葛瞻袭爵,累官至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263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阳平,诸葛瞻率张飞的孙子张遵、黄权的孙子黄崇督师迎敌。到达涪县后,黄崇多次劝说诸葛瞻赶紧抢占险要地势,但他就是不听,结果气得黄崇哇哇大嚎。最后,邓艾军长驱直入,诸葛瞻战死沙场。临终前,他才慨叹:“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但,叹之晚矣!
其实,诸葛瞻还是很有才华的,尤其是在书画方面,造诣极高。如果一心一意去写字画画,或许就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如今,自己身死事小,误了蜀汉的江山,这事可就整大了吧?
更关键的问题是,诸葛亮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恐“难成大器”,却硬生生地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往死人堆里拖。这样的爹,到底是知子还是不知子?甚至我怀疑,是亲爹吗?
春秋时,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判了死刑,等着秋后执行。范蠡闻讯后,赶紧准备了一千两黄金,写了一封书信,让他的小儿子去找楚国的宰相帮忙,因为这位宰相是范蠡的磕头兄弟。这时,范蠡的大儿子不干了,非要申请自己替弟弟去。范蠡说:“要是你去,你二弟的命就保不住了。”但老大不服气,范蠡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千叮咛万嘱咐地对老大说:“不管结果如何,礼物都不要带回来。”老大应允而去。到了楚国,老大拜见了宰相,送上了礼物和书信。第二天,宰相上奏楚王说:“我掐指一算,最近要有天灾。我又掐指一算,只要把那些被关押的囚犯都赦免喽,天灾自可解除。楚王一听,赶紧下令释放所有囚犯,当然也包括范蠡的二儿子。但范蠡的大儿子看出了门道,见弟弟这么快就被释放了,那还花钱干什么?于是就去宰相家要回了那一千两黄金。这下,宰相生气了,就到楚王那里报告说:“别的囚犯都能放,但唯独范老二不能放。因为外界传言我收了老范头的礼了,所以必须杀了范老二才能以正视听。”结果,范老二就真的被斩了。事后谈起这件事,范蠡总结说:“老大在贫困中长大,深知钱财来之不易。而小儿子是在我发达后出生的,向来挥金如土,千两黄金也算不了什么。所以我才想派小儿子去,而老大是办不成这事的。”
王猛对儿子了解的知根知底,诸葛亮对儿子了解的半推半就,而范蠡不但了解自己的儿子,也了解自己那位磕头兄弟。实际上,说是“知子莫若父”,但要真正知子,前提得是知了人性。也可以反过来说,你要真是了解了自己的儿子,也就读懂了普天下那些"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