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为霉

(2018-05-02 16:17:36)

曾经,在那座并不四季如春的北国城市长春,发生过一件“花花事”,后来被人们称为“君子兰事件”。事件的大体经过是:19841011日,君子兰被命名为长春市的市花。随后,政府又顺势而为,进一步提出发展“窗台经济”的宏伟设想,号召全市人民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一场家家户户都养君子兰的伟大运动。于是,呼拉拉一阵春风吹来,各家各户的窗台上全都盛开着美丽的君子兰。紧接着,便是发疯似的炒作,致使君子兰的价格一路飙升。最高的时候,一盆珍贵的君子兰,市价能达到10万元,相当于当时人均月收入的几百倍。不养君子兰的人不好意思出门,不炒君子兰的人都是"二百五"。到了第二年的6月份,政府一看大事不妙,赶紧来脚“急刹车”,强令抑制实在不靠谱的花价。结果,花价又开始急剧贬值,倾家荡产的、寻死寻活的人可就不在少数了。

花为霉

当然,为花而疯狂的不仅仅是当年的长春人,还有古代的洛阳人。白居易有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说的就是这档子事。但洛阳人为之“皆若狂”的不是君子兰,那是什么?对了,就是牡丹。

牡丹这种花早已有之,典籍上也屡有记载,但却是在医药典籍上,因为当时的牡丹既无“国色”,也不“天香”,只是生长在野外的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的草药而已。甚至,按照欧阳修的说法,牡丹原来还常常被老百姓砍来当柴烧。到了唐朝的武则天时代,牡丹被引种到了宫苑,这下子牡丹的命运才开始了根本性的改变。“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很快,洛阳城中种牡丹、赏牡丹、炒牡丹便蔚然成风。特别是大红大紫的牡丹花,更是倍受追捧。诗人张又新说:“牡丹一朵值千金,将为从来色最深。”很有些商业常识的白居易,说的更具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那么,当时的一朵名贵牡丹,到底能值多少钱呢?白居易说一百价值五束素,即25匹绢。按《新唐书-食货志》的说法:中唐时“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就按最便宜时的一千六百钱计算,一朵花能值400文钱。400文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如果通过当时与现在的大米价格折算,相当于每朵值126元人民币。结果,“王侯家为牡丹贫”的事,同样发生了吓人不?吓人!但别急,还有比这更吓人的。

花为霉

炒花,不但现代的长春人炒,古代的洛阳人也炒;不但中国人炒,外国人更炒。当年荷兰人炒郁金香,那炒的简直就是一个“作”,“作死”的“作”。

17世纪开始,荷兰人佩戴上一朵郁金香,那便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一枝上好的郁金香,可以换到几匹良马或者一辆最高配的马车。终于,商业头脑极度发达的荷兰人憋不住了,于是便开始了疯狂的炒作。到了1636年,郁金香竟然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了。现在炒股的人整天挂在嘴边的什么“看多”、“看空”、“期权”、“期货”等概念,便都是当时炒作郁金香时荷兰人创造的名词。在人们的大力追捧下,郁金香的价格就是一个涨涨涨,最高幅度竟然上涨了5900%。一种名叫奥古斯都的名贵品种,一株就可以换取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一栋豪宅。

花为霉

但是,正如《魔鬼词典》说的那样:“股票,可以让你在几分钟之内建起一座大楼,也可以让你在几分钟之后从楼上跳下去。”很遗憾,善于经商的荷兰人也没能逃脱这条铁律。163724日,郁金香价格突然暴跌,一周之内就跌到了最高位时的0.005%。到了427日,政府终于无奈地宣布终止所有郁金香的交易合同。

欧洲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三位大侠同时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于是三位大侠争先恐后地给少女送礼,分别是皇冠、宝剑和金块,但却没有一件打动少女的心。这时候花神出来帮忙,把皇冠变成枝干,把宝剑变成绿叶,把金块变成球茎,而这就是郁金香。是啊,花前月下,本来就是供人们谈情说爱的。汤显祖的《牡丹亭》说的更实在:“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所以,一部经典的评剧剧目才叫《花为媒》。但是,你把这么浪漫的花朵也敢拿来炒作、赚钱,结果“花为媒”,变成了“花为霉”,这又怪得了谁?记住了:这个世界上,真不是什么都可以炒作的,更不要把那些美丽用来赚钱!


花为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菜谱与兵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