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题墙名姓在

《水浒传》中写道,宋江被发配江州时,有一天“乘着酒兴,磨得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璧上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入沙丘,潜爪伏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首被金圣叹批为“表出权术,为宋江全传提纲”的词,并非尽是小说家言,因为它实实在在地被收录在了《全宋词》中,而且作者的名字也正是这个呼保义宋江。
古代壁上题诗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受主人之邀并按主人的意思书写,相当于命题作文;再一种则是文人们的率性而为了。奇怪的是,命题作文的作品基本上都被历史的残垣断壁所淹没,极少传世;而率性而为之作却有许多传世名篇。比如李白的《壁画苍鹰赞》、崔颢的《登黄鹤楼》等,最初都是题写在墙壁上的。在这些题壁诗中,最有名的应该算是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不但被收录进了小学课本,更因为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被广为传诵。而作为诗人,最喜欢作题壁诗的,莫过于白居易了。仅在他工作过的秘书省的厅壁上,他就至少题过三次诗。尤其是一句"应有题墙名姓在,试将衫袖拂尘埃”,更是将题壁诗和题诗人的风采刻画得虎虎生风。
不但这些题壁诗本身光彩夺目,而且许多题壁诗的背后,还有许多让人百感交集的故事。南宋大词人陆游,与他的心上人唐婉深深相爱,却又被活活拆散。有一次,陆游在沈园游玩,偶然遇见了朝思暮想的唐婉。相见总有分手的时候。再次离别后,陆游心中的悲苦难以言表,于是他凄然提笔,在沈园的粉墙上题下了这首让人哭泣了上千年的《钗头凤》:"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泪痕红浥鲛绫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之后的南宋末年,如狼似虎的蒙古人终于如期而致,大举进攻,5岁的南宋小皇帝首伏投降。后宫中自太后以下的所有嫔妃,都被驱使北行。在这些嫔妃之中,有一位叫做王清惠的,是宋度宗的宠妃。北行至北宋旧都汴梁的夷山驿站时,孤独无助、心眼两茫然的王清惠,采取了最风靡故国的倾诉方式:题壁。于是便有了这首《满江红》:“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这首词一经题出,立即引起世人的共鸣,一时间争相传唱。可这首被争相传唱的《满江红》传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的耳朵里时,却招来了一顿臭骂。在文天祥看来,作为先帝的妃子,不肯以身殉国,却还有闲情逸致题壁诗,成何体统?气节何在?但也正是在这一诉一骂之间,那个不肯殉国的皇妃,却成了一位伟大的词人。
现如今,科技发达,文人遍地,曾经“应有题墙名姓在”的墙壁上,也变成了琳琅满目的广告、慷慨激昂的标语,以及不知天高地厚的“到此一游"。而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文化的落没,恐怕“试将衫袖拂尘埃”的白居易,也未必"拂”出个海阔天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