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我一棵忘忧草

(2017-03-18 11:34:43)
送我一棵忘忧草

快乐,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而自得其乐,是诸多快乐方式中的一种。如何才能或者才是自乐其乐呢?为此古圣先贤们开了无数的药方。宋代养生大师陈直提出了“人生十乐”,即读书、谈心、静卧、晒日、小饮、种地、音乐、书画、散步、活动。元代邹铉续写的《寿亲养老新书》中也提出了“人生十乐”,即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山观城、寓意弈棋。到了清代,画家高桐轩同样提出了他的“人生十乐",即耕耘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比较这三位的"人生十乐会发现,他们既有共同的乐趣,也有不同的乐法。这恰恰说明了自得其乐的根本所在。你认为的快乐,于别人不一定是快乐,而别人的快乐,你也大都体会不到为何是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快乐,更不要坚定地认为你的自得其乐就是别人自乐其乐的圭臬。更重要的,千万不要用你的自得其乐去剥夺他人自乐其乐的权利。比如,吸烟这件事,就可以拿来说事。
烟草这东西原产于美洲,但最早的使用方法不是吸而是喝。西班牙和英国殖民美洲后,发现了它并将它带入世界各地。吸烟,很快在世界各地的贵族价层中尉然成风。当时,仅伦敦地区就有7000多间烟馆。英国的富人们在聚会时是必然少不得烟草这个"18世纪的崇拜物"的,而且有一套非常讲究的礼仪。当时伦敦著名的花花公子布鲁梅尔就对这套礼仪十分痴迷。当时的吸烟方法是鼻烟,所以对鼻烟盒的讲究颇多,而布鲁梅尔一年中每天都会使用不一样的鼻烟盒。每次吸烟时,他都要打开精致的烟盒,撮出一小撮鼻烟放进鼻孔里,完成吸烟的动作时,头也要课潇洒地侧仰一下,以表现他公子哥的翩翩风度。烟草,也成了史上第一次各大洲1的人们同时痴迷的第一个新鲜玩意儿。
烟草是经过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1549年。没用多长时间,就成了中国男女老少的新宠。但由于吸烟耽误许多正事,所以禁烟的呼声与措施也此起彼伏。烟草刚刚传入中国不久,崇祯皇帝就连下两道禁烟令,入清后禁烟更厉。除了官府的禁令,民间也有强烈抵制,如康熙朝进士张翔凤就写过“吁嗟老农勿健羡,此物鸩毒奇莫居”的劝诫诗。可问题是,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且浪费钱财,可为什么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呢?除了烟草的成瘾性之外,想想香烟的另外两个名字,或许就豁然开朗了。这两个名字,分别叫做"返魂香”和"忘忧草"。
烟草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传入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当时吕宋岛的淡巴国公主死了,被弃野外。但她被弃的地方遍植烟草,公主在闻到阵阵烟香后竟然起死回生。于是烟草一到中国,便有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名字一一"返魂香"。在此基本上,人们又发现了烟草的种种神奇功效。最早录入烟草的医书《本草汇言》说:烟草"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避山蛊鬼神之气,小儿食此能杀疳积,妇人食此能消癥痞。"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记载:在西南某省份,明军士兵"师旅深入瘴地,无不染病,独一营安然无恙。问其所以,则众皆服烟。"更有甚者,把烟草以及吸食烟草形容得妙不可言。清人吴伟业作诗咏烟:“含香吐圣火,碧缕生微烟。知郎心肠热,口是金博山。”曾任巡抚之职的陆耀,写作了一本类似于吸烟指南的《烟谱》,提出了一系列吸烟的宜与忌:“烟有宜吸者:睡起宜吸;饭后宜吸;对客宜吸;作文宜吸;观书欲倦宜吸;待好友不至宜吸。忌吸者:听琴忌吸;饲鹤忌吸;对幽兰忌吸;看梅花忌吸;祭祀忌吸;朝令忌吸;与美人昵枕忌吸。”姚可成的《食物本草》说:"凡食烟,饥能使饱,饱能使饥,醉能使醒,醒能使醉,一切抑郁愁闷,俱可籍以消遣,故亦名忘忧草。”
吸烟有害健康,但香草对于喜欢她的人来说,则别有一番滋味。人有五脏六腑,更有七情六欲。人们往往为了五脏六腑的安危而忘了七情六欲的安排。而只顾五脏六腑,舍了七情六欲,何异于行尸走肉?人们认为照顾好五脏六腑是聪明,这个不错,但若不同时照顾好七情六欲,便是无耻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自己的七情六欲而影响了别人的五脏六腑。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用你的自得其乐去剥夺他人的自得其乐。此当为烟民者诫,更当为非烟民者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