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胡洋
2016年,电影市场最冷年。刚刚结束的“国产保护月”,无任何“爆款”出现。投资人纷纷将目光转入9月,仅仅一月时间将有54部电影上映,基本平均每天2部新电影同时上映。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9月份,各种类型片应有尽有。“青春片”、“魔幻片”、“惊悚片”、“爱情片”霸占屏幕后,“一股清流”却脱颖而出。当人们还未关注到《长江图》时,它竟以“文艺片”的姿态,在柏林电影节斩获大奖,凯旋归来。
《长江图》是今年柏林影展竞赛单元唯一一部的华语电影,凭着它特有的画面美感,荣获了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杨超表示:《长江图》绝不是只有影像上的美感,它还有独特的叙事角度和结构。侯孝贤御用摄影师李屏宾这次担任《长江图》摄影师,他更认为《长江图》其实可以获得更多大奖。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4/374f0b5e3d2b8c398d6a87a55ba62d07
1
《旅程》无缘见面,《长江图》再续前缘
今年8月份,一位华语导演凭着一部《路边野餐》,在各大电影节上崭露头角。这位新人导演,一夜之间在圈内家喻户晓。可以说,《路边野餐》成就了毕赣,毕赣也因为《路边野餐》享誉国内。
文艺片市场能出“毕赣”一位这样的导演已经实属不易。然而,继毕赣后,有一位“新人导演”冒出头角。
杨超与毕赣着实不同,又有些相似。毕赣是新人导演,无可非议。杨超却是一位不一样的“新人导演”。他的毕业作品《待避》曾经在戛纳电影基金单元获得奖项,并被选入中法青年电影展。处女座《旅程》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特别奖。
这位获得不少大奖的导演,至今却未被人熟识,一切源于《旅程》这部影片的发行问题。“虽然《旅程》去了戛纳,但是这个公司找不着了,以至于《旅程》的海外发行公司,法国的合作社,他们后来想在欧洲发行《旅程》的时候,发现母公司没有了,也找不着人签协议,外国人完全不能理解说还有这样的事,业务未了,合同未完成就可以再见了,什么也不说了。我对着一切毫无办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4/42f7a3dc847331f1ca62268e432c0cb3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4/57119222cb53acdd5284e6280028d9f9
2
“胶片”拍摄,只为展现“长江”美
提到《长江图》就一定会提到即将逝去的“胶片时代”。在中国电影每年产出数以百计的新片中,基本90%的影片是数字电影。胶片“拍摄”好比“文艺片”既费力,又不讨好观众。
3
“最贵”艺术电影,可能是更高逼格的商业片?
说起艺术电影,很多人对它的定义是:制作成本低,影片晦涩难懂,镜头语言低调,画面朴实粗糙。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4/88e9a36f70da230076dc90f2a6f11621
说到“票房”问题,杨超的回答云淡风轻。“艺术电影的价值不在于票房,拿票房来衡量这件事,就是犯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