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一部文艺电影《长江图》再次“露相”,这将是“最贵”艺术电影

(2016-09-04 23:00:34)
标签:

杂谈

文|胡洋



2016年,电影市场最冷年。刚刚结束的“国产保护月”,无任何“爆款”出现。投资人纷纷将目光转入9月,仅仅一月时间将有54部电影上映,基本平均每天2部新电影同时上映。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9月份,各种类型片应有尽有。“青春片”、“魔幻片”、“惊悚片”、“爱情片”霸占屏幕后,“一股清流”却脱颖而出。当人们还未关注到《长江图》时,它竟以“文艺片”的姿态,在柏林电影节斩获大奖,凯旋归来。


《长江图》是今年柏林影展竞赛单元唯一一部的华语电影,凭着它特有的画面美感,荣获了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杨超表示:《长江图》绝不是只有影像上的美感,它还有独特的叙事角度和结构。侯孝贤御用摄影师李屏宾这次担任《长江图》摄影师,他更认为《长江图》其实可以获得更多大奖。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4/374f0b5e3d2b8c398d6a87a55ba62d07


1

《旅程》无缘见面,《长江图》再续前缘


今年8月份,一位华语导演凭着一部《路边野餐》,在各大电影节上崭露头角。这位新人导演,一夜之间在圈内家喻户晓。可以说,《路边野餐》成就了毕赣,毕赣也因为《路边野餐》享誉国内。


文艺片市场能出“毕赣”一位这样的导演已经实属不易。然而,继毕赣后,有一位“新人导演”冒出头角。


杨超与毕赣着实不同,又有些相似。毕赣是新人导演,无可非议。杨超却是一位不一样的“新人导演”。他的毕业作品《待避》曾经在戛纳电影基金单元获得奖项,并被选入中法青年电影展。处女座《旅程》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特别奖。


这位获得不少大奖的导演,至今却未被人熟识,一切源于《旅程》这部影片的发行问题。“虽然《旅程》去了戛纳,但是这个公司找不着了,以至于《旅程》的海外发行公司,法国的合作社,他们后来想在欧洲发行《旅程》的时候,发现母公司没有了,也找不着人签协议,外国人完全不能理解说还有这样的事,业务未了,合同未完成就可以再见了,什么也不说了。我对着一切毫无办法。” 《旅程》虽未能如愿和观众见面,杨超或许有些遗憾。然而9月8日,《长江图》将正式和观众见面。这部未播先热的“文艺片”,目前豆瓣评分7.4,猫眼想看人数5603人。 作为一部文艺片,《长江图》想看人数并不多,正如导演本人所说:《长江图》并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看的电影。但看过《长江图》的知名影评人以及不观众,都对此片大为赞赏。《长江图》将会为大家展现不一样的长江美。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4/42f7a3dc847331f1ca62268e432c0cb3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4/57119222cb53acdd5284e6280028d9f9


2

“胶片”拍摄,只为展现“长江”美


提到《长江图》就一定会提到即将逝去的“胶片时代”。在中国电影每年产出数以百计的新片中,基本90%的影片是数字电影。胶片“拍摄”好比“文艺片”既费力,又不讨好观众。 《长江图》拍摄时间花费了2年。影片中充满了细节质感和美感的镜头,皆出自“胶片”拍摄。杨超认为,长江的美和韵味,只能由胶片的质感才能表现到位。 而他的摄影师李屏宾也一致认为,“数字”技术只能展现长江的五分美,“胶片”拍摄主要贵在精确的技术,更适合展现长江独特的韵味。 “长江有几个重要的特征,船舱里和船舱外的光比非常大,里面极暗,外面极亮,需要非常细致的过渡,在这个过渡的能力上,胶片远远高于数字,这是他的第一个理由,第二,长江的空气感有很多层次,有很多雾,非常独特的空气感,这种空气感的过渡,也是胶片更强”。 杨超本人并不排斥数字技术,也没有古典的胶片主义情节。他告诉娱乐独角兽:“最起码我们在2012年开拍的时候,胶片比数字更适合长江的表达。”


3

“最贵”艺术电影,可能是更高逼格的商业片?


说起艺术电影,很多人对它的定义是:制作成本低,影片晦涩难懂,镜头语言低调,画面朴实粗糙。 《长江图》偏偏打破了观众对“艺术电影”的看法。他的画面不在朴实低调,而是精美制作。分分钟想让人截图存为“屏保”。在制作上,《长江图》不仅仅是用“胶片”拍摄,更在国内市场投放4k版本,这和往常所有的艺术电影截然不同。 而之所以把它称为“最贵”艺术电影,是因为《长江图》是一个跨越了很大景别和时空的电影。影片多使用胶片拍摄,从构思、编剧到拍摄、剪辑,打磨了10年。投资超过3500万。 尽管3500万对如今的电影制作,尤其是像《幻城》这样的大片制作来说,《长江图》的成本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对于一部没有特效、没有任何卡司的文艺片来说,35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 何况,《长江图》的大部分资金都用在“拍摄”上。在拍摄期间,杨超表示比较困难。拍摄时剧组同时启动了3艘船:一艘道具船,一艘跟拍船,一艘服务船。有时一个镜头要拍5次,三艘船就要掉头5次,对影片时间、成本造成巨大的挑战。 杨超还告诉娱乐独角兽:“长江图是一个有追求的电影,有些普通的文艺片可能只注重艺术效果的立场,就不太注重工艺,我们想拍比较顶级的影像,来呈现长江的美。”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4/88e9a36f70da230076dc90f2a6f11621


说到“票房”问题,杨超的回答云淡风轻。“艺术电影的价值不在于票房,拿票房来衡量这件事,就是犯蠢。” 其实,所有人对艺术片是“赔钱货”的观念深入人心。实则并非如此,制片人方彧认为“中国最赚钱的电影就是艺术片”。《路边野餐》未上映先回本,就是对这句话最大的证明。 相比起市场上的“快餐”电影,艺术片的寿命更长。艺术片可以向全世界销售,一直拿到版权。而商业片只有上映两周的寿命。“去年440亿票房,拍摄的共有686部电影,能够上映的只有178部。另外的那些呢?打水漂了。” 杨超表示,《长江图》也正在布局海外发行。很快将会在全球看到其身影。至于“票房”是否可以卖到几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也许正如杨超本人所说:“多年后人们提起来,说杜甫写过“无边落木萧萧下”,杨超拍过《长江图》,我就什么都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