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江苏苏州虎丘拥翠山庄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国园林—苏州园林 |
苏州虎丘拥翠山庄
http://s7/mw690/5314b952gx6CHbMPWPI36&690
走过头山门、海涌桥、二山门,便看见两条上山道:右边是坡道,游人很多;左边是石阶,游客很少。抬头看,上面有一组建筑,名“拥翠山庄”。我跟时云彬说,登石阶上去游览拥翠山庄,说不定就到虎丘塔下面了。时云彬表示赞成。于是,二个人顺着石阶走进拥翠山庄,一路游览,直到虎丘塔下照相留念。之后,为了去看“陈去病墓”,就从西坡下山了。回家整理照片时,才发现没有“虎丘剑池”石刻,也没有“试剑石”,更没有虎丘的中心广场“千人石”。漏了这些景点怎能算游虎丘呢?6月30日,与何凤娟再次游览苏州时,便重游了虎丘山,从“憨憨泉”上山,把遗漏的景点一一补上。在写虎丘山游记时,参阅了曹林娣教授编著的《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看完“拥翠山庄”和“虎丘”两章后,才觉得拥翠山庄与虎丘应当作为两个章节写为好。
言归正传。我们站在拥翠山庄高高的台阶下,见山庄墙壁上写着“龙、虎、豹、熊”四个大字,落款“大清咸丰八年十月朔日,桂林成熊氏陶茂森书”。四个大字很有笔力,加上汉字独有的想象功能,仰望拥翠山庄立刻有虎啸龙吟般的幻觉。拥翠山庄位于“憨憨泉”西侧。据金石书法家杨岘编著的《拥翠山庄记》记载,光绪十年(1884)春,朱庭修与僧云闲寻访得虎丘古“憨憨泉”于试剑石右,有巨石载其上,汲饮甘洌。同游者洪钧、彭南屏、文小波皆大喜。为扬名此泉,集资若干,在泉旁月驾轩故址,依山分四层而建,逐层升高,杂植梅、柳、蕉、竹数百本,围以短垣。凭垣而际眺,园内外一片蓊蔚,成为别具一格的台地格局。次年正月落成时题名拥翠山庄。
登上台阶,走进院门,不大的平地上建有三间很普通的平房。进屋,见梁上悬http://s1/mw690/5314b952gx6CHbTdoLC50&690
http://s2/mw690/5314b952gx6CHc29kjv21&690
挂“抱瓮轩”匾额。有介绍说,“抱瓮”语出《庄子·天地》篇,孔子弟子子贡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瓦瓮到很深的泉坑取水浇园,“搰搰染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建议老人用机械汲水。老人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后来“抱瓮灌园”被喻为心态平和的人安于简陋淳朴的生活。北宋王安石有“抱瓮区区老此身”诗句。又因抱瓮轩下面是“憨憨泉”,泉井犹如盛水之瓮,抱瓮轩因此而得名。
第二个平台上建有一座“问泉亭”。此亭三面敞开,东南角面对“憨憨泉”。http://s11/mw690/5314b952gx6CHbYy0ZAfa&690
一个“问”字将亭与泉拟人化了,犹如两个老朋友面对面地问候、谈家常,关系十分融洽。亭内北墙上置有“庐山瀑布”挂屏。亭柱上有副对联:雁塔影标霄汉表,鲸钟声度石泉间。原联为乾隆撰书。此联的意思是说,虎丘塔在飞雁的衬托下,更显得高标入云;鲸鱼形状的木杵撞击铁钟,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山石清泉间。佛塔、钟声,虚实相映,从视觉和听觉两个不同角度,营造出古寺幽静、神秘的宗教氛围。
第三个平台上错落着两幢建筑。一幢是“月驾轩”。“月驾”二字取自《水经注》“峰驻月驾”之意。是说月亮东升西落,照在山峰上的月影,慢慢移动。一轮http://s9/mw690/5314b952gx6CHc6ddj208&690
弯月好比是一艘小艇穿行于云雾峰峦之中,意境是何等舒阔!月驾轩南北接以小轩,形同船艇,故称“不波小艇”。轩东是湖石假山,峰石起伏;山上白皮松、紫薇、黄杨、石榴错落有致。月驾轩堂上挂有对联“在山泉清,出山泉浊;陆居非屋,水居非舟”。是清末状元陆润庠撰书。上联意思是:在山中泉水就清澈,出了山,泉水就浑浊了。语出杜甫《佳人》诗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诗歌以佳人的自述,揭露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严酷现实,表明了坚守高节的志向。下联是说:陆地上居住的不是房屋,水上居住的不是船舶。语出《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张融舟”典故:“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何处?融答曰:‘臣陆居无屋,舟居非水。’表示其清心寡欲,不求富贵。
另一幢叫“灵澜精舍”,是拥翠山庄的主体建筑。堂上匾额由104岁老人孙墨佛
http://s4/mw690/5314b952gx6CHcjY16b13&690
先生题写。“灵澜”两字,点明轩屋之名是赞美“憨憨泉”。此厅踞北面南,前有平台,下可俯视憨憨泉水、层层石阶;上可仰望虎丘古塔、蓝天白云。门前有副柱联“水绕一湾幽居是适;花围四壁小住为佳。为沈迈士补书。上联讲精舍的地理位置,山下环山河清水环绕,山上绿树成荫,幽静的居处令人舒适。下联讲精舍四周鲜花繁茂,四季不断,在此小住几日感觉一定很好。堂上柱联“问狮峰底事回头?想顽石能灵,不独甘泉通法力;为虎丘别开生面,看远山如画,翻凭劫火洗尘嚣”。此联由清末状元、外交家洪钧撰书。上联叙述虎丘的三个传说故事:一是虎http://s9/mw690/5314b952gx6CHcprj5e88&690
丘和狮子山的故事。相传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想掘开吴王阖闾之墓得到殉葬的三千把宝剑。登上山顶突然看见一只白虎蹲于石上。秦始皇拔剑击虎未中,白虎西逃至浒墅关。后来,白虎再次返山,危害人畜。曾在寒山寺“挂锡”的寒山和尚修成文殊菩萨后得知此事,他的坐骑青狮恼恨白虎作恶,趁文殊菩萨闭目养神之际,潜出山门,直扑虎踞之丘,一场恶斗之后,白虎殒命,而青狮也因来不及返回灵山而触犯佛门戒律,跌落在枫桥之南化作一座石头山,即狮子山(今苏州乐园内)。据说在最后一瞬间,狮子还回过头来眺望斗死的恶虎,当地人称“狮子回头望虎丘”;二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晋代高僧竺道生,为鸠摩罗什弟子,人称生公,讲经主张“顿悟”说,为旧学所不容。云游至虎丘,地方官不准百姓听他讲经,生公便聚石为徒,顽石听生公讲经,竟能频频点头,有了灵性;三是“憨憨泉”水能明目治眼病的传说。下联着重描写虎丘的如画美景,笔锋一转说虎丘能有如此丰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却是经历了无数次劫难得来的。
第四层平台上一幢小屋名“送青簃”,是拥翠山庄最高处的一幢建筑。“送青簃”两翼庑廊相接,幽雅而富有书香墨气。廊壁间镶有碑石《拥翠山庄记》。站在廊下,四周青绿丛翠,尽展眼前,一个“送”字将这种感觉生动地描绘出来。“簃”指大屋旁的小屋子,那是说“送青簃”面积虽不大,却在绿树丛中。“送青簃”堂上有副对联:松声竹韵清琴榻;云气岚光润笔床。是集明朝林文的《和阗白玉墨床》诗成的联。林文,字恒简,福建莆田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善属文,工书。这副对联康熙曾题书在虎丘行宫,今为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补书。林文的原诗是:
松声竹韵清琴榻,云气岚光润笔床。
山川命清映云霞,入舟阳微收夕霏。
文人雅士喜欢听林间松涛,欣赏竹枝清韵。山庄周围传来的松声、竹韵,使人感到琴榻亦分外清凉雅洁,天上的云气和山上的岚光,好像让笔床(笔架)也湿润起来。实在是文人对山庄的绝妙赞语。
踏着台阶继续向上便是“致爽阁”。此阁已不属拥翠山庄范围,因我们是从那里步行到虎丘塔下的,便按照游览线路,把它归入拥翠山庄一章。
据曹林娣教授考证,“致爽”二字语出《世说新语·简傲》篇,王子猷做桓车http://s15/mw690/5314b952gx6CHcxNqUece&690
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板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答非所问。这种做官不管事的所谓“魏晋风度”,时人以为洒脱有风姿。“致爽”二字用在这里,是说登此高阁可忘却繁忙事务,让心灵处于净化状态,十分的愉快。有介绍说,致爽阁始建于宋代,后屡毁屡建,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寺僧宣楞募建。致爽阁为虎丘绝顶,站在阁上可远眺西南诸山,俯瞰平畴田野。元顾阿瑛有《致爽阁》诗:
高阁对西山,飞岚落几间。开襟致秋爽,心与白云闲。
致爽阁堂上有副对联:丝雨日胧明,情知柳眼犹寒,芳意不如水远;绮丛香雾隔,先共疏梅索笑,佳辰且醉提壶。此联是集宋代诗人范成大词句而成。上联写初春之景:蒙蒙细雨中日光也矇昽,柳枝冒着寒意吐芽,那是何等的艰难。尽管如此,春天已经看近了。下联说,绮丽的花丛散发的香味被雾气阻隔,料峭春寒中百花尚未开放,先欣赏墙角数枝梅花的笑脸,在此良辰美景中,怎不一醉方休!表达游客早春登临虎丘被山中景色所陶醉的愉快心情。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