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2025-09-26 16:51:00)
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福建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包括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游览福建土楼,是我自驾环游福建的第四站,9月13日16:00结束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的游览,继续沿国道行驶,前往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于18:00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永定土楼群,入驻侨福楼民宿。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高北土楼群全貌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承启楼(土楼之王)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承启楼内景
承启楼有“圆楼之王”的美誉,是永定客家土楼群--高北土楼群的组成部分,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 一座家族之城。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影响力深远。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夜幕下的承启楼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侨福楼
侨福楼位于高北村西北部,坐北朝南,地处承启楼西侧,始建于1962年,由旅居缅甸、美国的江氏三兄弟筹资兴建,属高北土楼群组成部分。该楼为单环式三层圆形土楼,直径45米,占地约2300平方米,共设30间房,采用内通廊式布局,设单一大门及独立院落。楼体分三年建成,外围设围墙形成弧状前院,祖堂融合中西建筑风格,后侧设4根西式石柱,内院以花岗岩铺地
侨福楼第二层通廊采用木质悬挑结构,第三层增设腰檐并于檐下设置贮藏室。因楼内家族诞生11位博士,故获“博士楼”别称。楼内现提供住宿及餐饮服务,设有客家风味餐厅。自2008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后,该楼成为重要旅游景点,并参与土楼群保护维修工程。其庭院常通过张挂“福”字等装饰营造节庆氛围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二楼连廊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侨福楼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世泽楼
世泽楼位于承启楼东侧,该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1929年毁于战火后于1931年按原状重建,为长方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高4层,主墙厚1.6米,一、二层不开窗。楼体宽40.8米(11开间),长41.2米(12开间),每层38开间,设1座大门、4道楼梯及2口水井。后厅祖堂悬“邦家之光”匾额,二层以上不设厅堂。楼内侧每隔一间以生土墙承重,每两间之间以土坯砖相隔,中厅已废,两侧为石木或土木结构单层厢房。大门口地面以鹅卵石铺成古代钱币图案象征招财进宝,楼内采用“一门、二井、三堂、四梯”布局。建筑一层与四层为内通廊式结构,二、三层部分房间延伸至回廊外侧且不能相通。现属土楼王景区联票范围,目前处于修缮状态,门楼一侧延伸出旅馆建筑。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0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世泽楼二楼观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五云楼
五云楼位于高北土楼王景区内,坐落在土楼群的最东侧,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360-1424年),该楼坐北朝南,长方形结构,原为三层,清代扩建为四层,现存高4层共40开间,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无石砌墙基。1908年地震导致楼体倾斜但未倒塌,被称为“不倒楼”。建筑采用内通廊式结构,设外大门、门坪、门厅及天井,中轴线布局形成口字形中厅。楼内划分四个小院落,设有东西两侧水井,按易经八卦理念设计,形成独特的回字形仿四合院立体构造。现存楹联包含天人合一思想的题刻。现处于维修状态,禁止参观。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福建土楼(高北土楼群)--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客家特色美食:牛肉汤、腊肉炒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