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济南绅士_6586
济南绅士_658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48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2024-01-05 08:27:27)
标签:

杂谈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西南距沈家门渔港6.5千米,南距朱家尖岛2.5千米,东濒瀚海,总陆域面积41.95平方千米。普陀山风景名胜区1979年4月对外开放,相继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全球优秀生态旅游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旅游区等。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其佛教建筑规模大,年代远,数量多。现存的三大寺、56庵院、16茅棚以及与其相连的莲花香道,是明清以来较完整的海天佛国观音文化景观体系。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三座寺庙,代表了普陀山佛寺的文化。普陀山古建筑可按总体布局分为以下三区:前山区:以普济寺为中心,是普陀山主要道场。围绕四周有息耒禅院、宏筏禅院、莲花庵、文昌阁、盘陀庵、普慧庵、积善堂、报本堂、承恩堂、三圣堂、天华堂、百子堂。中山区:以法雨寺为核心,围绕其周围主要有悦岭庵、长乐庵、鹤鸣庵、大乘禅院、长生庵、雨花院、旃檀庵、双泉禅院、杨枝庵、逸云庵、羼提庵。佛顶山:以慧济寺为主寺。且由于山顶平地有限物资供应不便,没有发展更多建筑,其昔日下院及所属庵堂多建于山下。
2023年12月31日5:00济南锦绣山河户外的38名驴友,由余姚市出发,赶往舟山朱家尖岛普陀山游客中心。7:30乘坐游船进入普陀山景区,开启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祈福国泰民安之驴。游览路线:朝圣门--短姑圣迹--西天景区--普济寺--多宝塔--宝陀讲寺--佛顶山--慧济禅寺--法雨寺--竹林寺--南海观音景区。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游览图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游览轨迹图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游客码头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游船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海上仙山
由游客中心乘船(门票加船票180.00,需网上预约)大约15min即可进入普陀山景区。出游客中心广场,右转通过朝圣门(普陀圣境牌坊)进入梅芩路,直行大约500m,到达短姑圣迹景区。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朝圣门
短姑圣迹景区:短姑圣迹古代为天然的石埠,是朝山船舶停靠的码头。1983年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修建万吨级码头后,短姑道头成为人们游览怀古的圣迹。现存道头长20米,两侧散布形态各异的岩石,镌有题刻。前方不远处濒海矗立的是高9米,宽8米,三门四柱的“海岸牌坊”。说很久以前的某天早晨,有姑嫂两人远道而来,礼拜观世音菩萨。不巧,小姑身体不适,怕嫂嫂埋怨,便独自留守在小船上午后涨潮,小姑又怕又饿。午后涨潮,此时岸上出现了一位妇人,向水中扔了几个小石子,瞬间变成大石头。妇人踏着它们上了船,还带来了可口的饭菜。小姑正要准备道谢,却发现四周空荡无人。嫂嫂进香归来,听说此事,记起刚才拜观音的时候看见观音像衣服下有一大片水迹,原来那个妇人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因为“短”古语指埋怨的意思,从此这个停船的地方被称为“短姑道头”。短姑圣迹也是普陀十二景之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码头遗迹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岩石石刻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短姑圣象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海岸牌坊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游澜亭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慈云禅寺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朝拜者圣象
由“短姑圣迹”左转,返回朝圣门进入六峤路,沿长峤路游览步道直行3km,进入西天景区。
普陀山西天景区,主要包括芥瓶禅院、观音洞、极乐亭、二龟听法、磐陀石、千年古樟、西天门、达摩风、心字石、梅福源等旅游景点。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西天景区游览图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民俗街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芥瓶禅院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西天石刻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观音古洞
梅峰西麓有一天然古洞,称曰观音古洞,洞中石乳倒悬拄地,状如垂云,四周洞壁及石柱上均镶有观音像,荒行可通,洞旁建有观音洞庵。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圆通宝殿
出观音古洞,继续沿登山步道上行,可达山顶极乐亭,沿山脊旅游步道前行,即达磐陀石、讲法台。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极乐亭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二龟听法石

     二龟听法石:在磐陀石西端,有两石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似在静候;一龟昂首伸颈,竭力攀援,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传说二龟受东海龙王命前来偷听观音说法,因听得入迷,不觉误了回归时辰,化龟为石。又说二龟一雄一雌,尘缘未断,在听法时眉来眼去,顾盼传情,被观音罚作石龟。前者传的奇,后者传的妙,各有千秋。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磐陀石
磐陀石: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磐陀石由上下两快巨石相叠而成,上石上广下锐,高达3米,宽近7米,顶巅平坦,可容三十人左右,拾级而上,以观沧海,视野宽阔。下石周广大20余米,将上石托住。两石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无着处。相传有人曾牵线横割而过,以后试者皆无成功。磐陀石险如滚卵,却安稳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为普陀胜境之绝。石上题有"磐陀石"、"金刚宝石"、"天下第一石"、"通灵"等字."磐陀石"三字系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磐陀石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讲法台灵迹(观音菩萨每夜讲经说法之遗迹)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梅福庵
从法台圣迹上行,穿过一段落间石板通道,即到梅福庵。此庵因西汉寿春人,曾任南昌尉,后弃官游历江湖,晚年来到普陀山居洞炼丹后死与洞中。山民为纪念他,建此梅福庵.梅福庵规模不大,但大殿金碧辉煌,大殿东后侧的灵佑洞即当年梅福炼丹洞,洞中山泉清澈见底,含多种矿物质,人称"仙水"。游人到此多一饮为快。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千年古樟树
这就是普陀山闻名的“千年古樟”。它历经千年的沧桑变化,至今仍茂密蓊郁,枝叶如盖。如果你来到它的目前,就会发现它的枝干上挂着许多红色的条带,原来这都是有心之人为祈福而敬上的,如今,来普陀山的古樟下祈福,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习俗,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有缘人。普陀山古樟树颇多,伟枝四出,矫然横空,宛如群龙游云,树枝遮蔽数亩。巨樟数龄已达九百余岁,杆围达7米多,材积约70立方米,游人莫不以一睹其雄姿为快。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圆通禅寺 
圆通禅院位于海拔150m的西天景区梅芩山脉中段之癫,被称为「海天佛国」的浙江省普陀山西天景区之顶,始建于明,扩建于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树木茂盛,环境幽雅,是一陶冶性情、升华人格之宝地。有“海山第一庵”之美誉寺内佛像全由纯铜铸成圆通宝殿供奉杨枝观音菩萨高3.3m。寺内铜殿为国内四大铜殿之首。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圆通寺影壁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圆通宝殿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正法明如来铜殿
 有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于1997年倡建。1998年9月19日落成,纯青铜铸造,殿高7.88m,宽7m,重180吨,为当前国内铜殿之首。
出院通宝寺沿石阶下行,可达西天门。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西天门
所谓西天门,即由三块巨石架成的一道天然石阙。石阙狭窄,仅容一人佝腰通过。上方横石题有"西天法界"四字,竖立题有"证菩提道"四字。"菩提"系梵语,意为"觉悟"。由此可上达摩峰、下行大心字石。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西天门石刻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心字石 
 西天门下西南方向有一巨石,广约300米,圆浑平滑,中间刻一巨大的"心"字,足有5米高、7米高,“心”字的中心一点可坐八九人,整个字可容百人打坐,是普陀山上最大的石刻文字。此字刻于何年、出于何人手迹无从查考,但至少清代以前就已有此石刻。佛家以修心为上,如今,人们虽不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心”字,但众多青年男女到此游览,都喜欢绕着“心”字环行一周,或在“心”字中间摄影留念,以作爱情和友谊的象征。
由心字石沿石阶继续下行,达西天渡口石碑处,经济善堂,由此进入普济寺中心景区。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西天渡口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济寺景区:
 普陀山普济寺,亦名前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额“普济群灵”,遂更名为普济寺。普陀山普济寺主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普济寺中轴线上古建筑依次为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和藏经楼。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总体布局既采用传统的中轴线方法,又充分利用地形地段来安排单体建筑,集清代建筑之大成,为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济寺山门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天王殿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圆通宝殿
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面阔7间,进深6间,建筑面积964平方米,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4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宝鼎”“光绪辛丑冬月吉旦”等字样。圆通殿内正中端坐着高8.8米(毗卢观音趺伽坐像本身高6.5米,座高2.3米)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她的门徒善财和龙女。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圆通寺入口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海印池
       海印池建于明代,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景色迷人。盛夏傍晚,朗月映池,荷香袭人,正是到此欣赏“莲池夜月” 的最佳时机。“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多宝塔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多宝禅院
       多宝塔又名太子塔,元代建筑。塔呈方形5层,高18米,太湖美石筑成。多宝塔边角雕塑四天王立像,沿栏饰观音二十四圆通浮雕,栏下四周有龙首20只,塔上三层四面镂古佛像,整体融元代建筑风格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观音道场特色为一体,为国家级文物。其中宝塔闻钟为普陀十二景之一。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天华禅院位于海印池东南侧,原名天华堂。旧为静室,名青莲台。清咸丰间(1851-1860)僧福珍拆建为庵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毁于火,徒月德建复之,规制胜昔。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天华禅院大雄宝殿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观音菩萨道场(一)
                                                                             百子堂
百子堂位于海印池东南侧,毗邻天华堂。清康熙初鄞县僧心一结茅于此,取名“六合庵”。康熙年间(1662-1722)末徒孙广博、续静等增建大悲阁于庵右,改名“柏子庵”。同治元年(1862)僧月空同徒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僧极得建外山门。民国十二年(1923)春,增建送子观音殿、楼房,改名百子堂。
12:50由普济寺游客中心乘景区观光游览车(票价10.00)前往佛顶山普陀山索道站上山站,车行30min,到达普陀山索道站,继续普陀山下半段的旅行。



       感谢同行驴友珍妮
一路陪伴并提供珍贵照片。


                                                                                                                         完成于2024年1月5日9: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