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设计与实践研究 理论学习材料(精选)
(2016-10-22 12:09:17)分类: 课题研究(2016年) |
幼儿角色游戏设计与实践研究
理论学习材料(精选)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许多研究表明即使没有大人的参与,幼儿也可以自主的进行角色游戏,然而,角色游戏教育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游戏的正确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学术界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角色游戏的概念做了不同的解释。
原苏联学者艾里康宁从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实质出发认为: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是一种发展的活动形式,儿童在这种活动充当了成年人的角色(职能)。并在专门设置的游戏条件下概括的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条件的特点使用各种游戏用品来代替成年人活动的真实物品。
西方一些心理学家从角色游戏的表现特征入手,认为角色游戏就是模仿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社会性表演游戏。
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吧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模仿及想象,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角色游戏。由于角色游戏往往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同时,它又是一种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角色游戏也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创造性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独立自主性
(二)社会性
1、角色游戏的动机是由幼儿想当大人,想参与成人社会活动,社会性是角色游戏的本质特征。
2、角色游戏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活动内容的概括与再现。
3、角色游戏是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其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
4、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社会化水平密切相关。
(三)象征性
1、情景的转换
2、以人代人
3、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角色游戏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要素组成:
(一)以人代人—角色扮演
角色是角色游戏的中心,儿童通过扮演角色来实现游戏的过程。因此,角色的扮演是角色游戏的重要构成因素,是角色游戏的实质。如果没有角色扮演,就不是角色游戏。
(二)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象
对物品的假象,要求想象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能从过去所感知的东西中分析除个别特性,并组合成整体,形成表象。在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现代替实物,作为思想的支柱。
(三)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象
在角色游戏中,儿童不是单纯的玩玩具,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的情节,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境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五、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意义
角色游戏的特点及结构决定了它对儿童发展的特殊意义。
1、角色游戏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它为幼儿带来极大地快乐,对其积极的情绪、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独特的想象活动为儿童创造性发挥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这种想象活动,是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巩固和运用,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3、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反映,有力的推动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了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六、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的活动。从游戏的条件及环境的准备,到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的激发,到游戏中各个环节的适度干预,到游戏结束的总结或评论,都在教师的指导范围内。
(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2、提供游戏的场地、玩具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设物质条件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二)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2、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的情节的发展
5、使幼儿愉快的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
(三)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在游戏结束后,幼儿常常自发的、兴致勃勃地谈论他们刚做过的游戏,回忆游戏种种愉快的体验以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还会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争论不休,提出一些新颖的见解。这时,教师应对幼儿的自发评议给予帮助,创设自由讨论的气氛,与幼儿一起交流经验,自然地指导和教育幼儿。
以下是常用的评议的方式:
1、再现游戏的内容与行为的评议
2、讨论式评议
3、教师讲评式评议
七、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小班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第一,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接依赖主题形象玩具。他们有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就停止。
第二,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的摆弄玩具为主,他们喜欢反映熟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
第三,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模仿什么。
第四,小班角色游戏以个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他们还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矛盾。
2、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第一,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激发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兴趣,引起幼儿对玩具操作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以角色身份,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游戏的发起者与指导者介入幼儿游戏。
第三,应利用再现式评议和教师讲评式评议
(二)中班
1、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第一,游戏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的内容,但情节仍较简单。
第二,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提高,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动。
第三,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游戏中幼儿的交往增多,交往能力提高,能克服游戏中的小困难,能和同伴做较稳定的主题游戏。
第四,幼儿喜欢对游戏进行评议,评议中争论较多
2、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第一,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第二,有计划的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动的能力。
第三,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高幼儿角色扮演水平和合作交往能力。
(三)大班
1、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第一,游戏主题广泛、丰富,能反映幼儿所能理解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与现象。
第二,游戏中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独立性与集体性。
第三,教师扮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第四,对游戏规则有足够的认识。要求与同伴进行有目的、广泛的、友好的交往,能独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克服游戏中的困难,游戏的主题较稳定。
第五,会自制玩具,充分运用玩具开展游戏。
第六,会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游戏行为,对评议游戏表现积极。
2、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第一,指导幼儿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游戏,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第三,评议游戏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师对幼儿言行的评价,也是幼儿对自己、对同伴言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