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主子,大人是奴仆,这样的家庭有多可怕?(续篇)
(2024-02-12 05:51:23)
标签:
家庭教育 |
分类: 婴幼儿家教故事 |
孩子是主子,大人是奴仆,这样的家庭有多可怕?(续篇)
家教分析:我们有责任反复强调家庭教育的一些弊端:故事《孩子是主子,大人是奴仆,这样的家庭有多可怕?》确实“反映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这样子养育下,小孩子最容易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我是最重要的。”“一切都是我说了算。”“所有人都得围着我转。”“别人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但其实,久而久之,这样的观念就会养成致命的恶习,就会积恶习而难改、“从恶如崩”。这样的家庭既悲哀,又危险。教育专家刘长铭也认为:“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容易养出“白眼狼”。 当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看来是理所当然时,最容易被孩子的自私“反噬”,也就是养出俗话说的“白眼狼”。还记得那位被18岁留学的女儿骗光300万的父亲吗?被拉黑后,他只能在网络倾诉,“把她宠大了,就把我憋开了,这样的女儿太让我寒心了。”他说,“孩子的事,追根溯源,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女儿太过溺爱”。
原来这位柴先生虽然出身贫寒,自己“平日吃饭米粒掉到桌子上都要捡起来吃掉”,却高中时就每月给女儿2000元生活费。女儿想要什么了,“把我直接扭到高档消费场合,不买就拉着脸,几天不理”。 正是这一步步妥协,让女儿变成了“极度自私的人”,最后寒的是自己心,“就当没生这个女儿”吧。
最终,这位父亲还是删除了所有微博,在账号“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里,只剩下孤零零两三条微博,没有后续报道,不知道他如今是否等到了女儿的回归?
失财,让人心酸; 而网络上各种孩子一不顺心殴打双亲的新闻,更让人心寒。最极端的案例是,有的父母付出是失去生命。多年前,上海“机场弑母案”因为母亲拒绝出留学费用,孩子将尖刀刺向母亲;前年,也有大学生以残忍手段弑母,然后以母名借款百万……
父母过度、无止境付出,只会给孩子一个错觉,“我可以无限索取”,当有一天不能被满足时,或许就是见诸报端的人伦悲剧。《故事》哀叹“孩子是主子,大人是奴仆,这样的家庭有多可怕?”并非耸人听闻,央视《今日说法》也播出不止一个杀害父母案例就是血淋淋的真实例证!如果你看了这些案例也一定感到可怕!
甚至会危害到社会。被没边界宠大的孩子,习惯了唯我独尊,很难去同理心别人。一网友发过一个帖子,亲戚家4年级的孩子,猛推自己嫂子,原因竟然是, “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在这个孩子的认知里,“我”的想法是最要紧的,他不会去想别人是否会受伤、难过。这个孩子推到孕妇未遂,似乎谁也没有受到实质伤害。如果这种“恶作剧”衍化,扩大呢?如果这个孩子一直得不到教训,就这样被护着长大呢?也许就会成长为一个罪犯,危害社会,害人害己……
“熊孩子”俨然成了社会一害,人人喊打。就前几天,四川的一个7岁小孩乘公交车时,3次去踢、去挑衅旁边的成年男子,最后反被过肩摔后,猛踹头部3脚。
孩子不对,大人处理也挺过激,但也有不少人叫好的,认为“父母不教育,就会被社会教育”。但又有哪个孩子是生下来便“熊”呢?多数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教养方式走歪了。无论什么需求都被满足、一直被溺爱环绕的孩子不懂得责任,也不知道轻重。他们不知道行为的边界为何,在哪儿。
家教启示:告别无原则宠溺,孩子需要从小建立界限。要想把一些家长从“孩子是主子,大人是奴仆,这样的家庭”中解脱出来,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知道尺度和底线在哪里,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知道何为自己可以做的事(责任),不可以做的事(规则)。首先是家长需要知道,这非常重要。为什么首先是家长需要知道“尺度和底线在哪里”?因为,“有哪个孩子是生下来便‘熊’呢?多数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教养方式走歪了。”家长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做出榜样,用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你是怎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仅教育孩子而家长不自育,往往事与愿违。
教孩子树立边界感,他才能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才能区分出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既不允许别人入侵自己的边界,也不去侵犯别人。这种教育要从小进行效果才好,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曾说过,“溺爱是没有是非的爱。”在孩子6岁前,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就如同文首小男孩打人的情景,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生气打人,侵犯别人是不被允许的;被人攻击,进行闪避、自我保护也是必须的。这是行为的界限。
当然,在孩子情绪爆发的当下,共情和积极暂停则是比较好的办法。如果文首小男孩的父母能在孩子“被激惹”之前,带着孩子先去安静的呆会,或许不会出现像后来那样拳打脚踢、乃至扇脸的难堪场面。
拒绝无底线付出,做父母而不是奴仆。我们经常说,“看见孩子”,这很重要很重要。但在看见孩子之前,亲爱的父母们,我们看到自己了吗?是的,养育孩子的路上肯定是需要牺牲和平衡的。可是,也不必卑微到委曲求全,甚至丢掉自己。“为孩子而活”,是悲哀的。作为家长要做到知行合一,既然知道“为孩子而活”,是悲哀的理念,就一定要用他规范自己的育儿理念和行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既是家长对孩子的真爱,也给孩子学习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提供锻炼机会,对促进孩子各方面健康成长有利,家长也不至于沦为孩子的“奴仆”甚至是牺牲品,对家长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