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营造的完美让孩子遭遇不完美
(2024-01-22 06:34:46)
标签:
根据子女年龄特征和个做“现实的家庭教育” |
分类: 婴幼儿家教故事 |
母亲营造的完美
家教分析:故事《母亲营造的完美
首先,“说话做事处处讲个体面”。《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规范》指出,要“根据子女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实施家庭教育”,你说话做事处处高大上、讲体面、追求完美,很少有稚嫩、童趣和少儿生活气息可言,这根本谈不上“根据子女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实施家庭教育”,这种违反儿童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儿童听不懂、理解不了,效果事与愿违就在情理之中了。还是北师大钱志亮教授关于家庭教育的说法实在:“最舒服的亲子关系,是可以经常说‘废话’”。
其次“ 紧紧地关上房门吵架”。 当然要避免成人的冲突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但是,有些母亲即便与丈夫发生争执也躲在屋里吵,仍要在孩子面前假扮和谐。可是孩子不是傻子,再小的孩子都很敏感,都能感受到母亲掩藏在和谐背后的痛苦。面对母亲的假扮和谐故作完美,孩子会感到困惑,失去了学习面对不完美的机会,难以形成面对不完美的能力,就会出现各种适应性障碍。于是,难以适应生活成了孩子心灵上最大的不完美。
第三,“吵架不是好孩子,吵架的孩子没人喜欢”。母亲的这种不加分析的武断评判,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养成做事不加思考非黑即白的思维习惯。正如故事中所说的那样:“说幼儿园小朋友们总是吵架,不是好孩子,自己不愿意和坏孩子在一起。”其实孩子吵架不仅不能说明孩子是坏孩子,而且搞得好了,恰是孩子学习进步的一个好机会。一个孩子对自己和对其他孩子从小养成这种思维才对。正如《正面管教》所云:“也许我们能听见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有多好: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老祖宗也在几千年前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这种把错误视为学习成长机会的心态的孩子才能具有成功适应、面对和驾驭现实生活的技能。
作为家长要明白,家长有些平常的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缺乏化解冲突的智慧和胸襟。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把犯错误看做一个学习长智的机会。如果家长把犯错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家长把犯错看成是一件坏事,在虚荣心的夹持下使得为自己所犯错承担责任就变得困难多了。所以古人把犯错看成是学习成长的机会是比较睿智的。它使得犯错者容易承认错误,真诚道歉。认错和道歉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大量的事实无不证明,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诚恳道歉时,被道歉的人的回答大多是说:“没关系,妇人(或孩子,或爸爸,或老师),敌意、不尊重、生气、憎恨会随着一句“对不起”得到原谅,使在充满敌意、被情绪左右、非理性状态下很难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其实,冲突,成功地化解冲突,即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生活,又给孩子树立一个坦然面对冲突、巧妙化解冲突的榜样,冲突、正视冲突、化解冲突也是很好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