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节课挽救了一个家庭

(2023-11-02 06:09:30)
标签:

家庭教育

一节课挽救了一个家庭

家教故事:这是《教育时报》刊登的一则故事。讲故事的人自愿化名为小梅。

小梅说:“当我拿着离婚申请表朝单位走的时候,突然想起今天早晨出门时,女儿告诉我一定要到她所在的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去听课。听就听吧,总不能由于离婚把孩子的心伤得太重吧!等到了家长学校以后,我才知道,今天学校上课的主题是‘为了孩子,请你谨慎离异’。

“在这节课上,家长学校煞费苦心地安排了3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讲述渴望父母之爱的心情。这是一次声声啼血的般呼唤父母之爱的演讲,每一个孩子几乎都脱了讲稿,泪流满面地哭诉父母离异给他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当最后一个孩子哭诉道‘爸、妈,既然你们错误地结合了,为什么要错误地生下我,要让我吞下这不幸的苦果?现在,爸出去打工了,妈也改嫁了,我只能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如果哪一天爷爷奶奶不在了,我该怎么办?爸、妈,你们在哪里啊?’的时候,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许多听课的家长都在不断地擦眼泪。

“走出校门时,我突然看到了丈夫。他默默地拿出一张纸条,说:‘我也来听了课。’我接过纸条一看,是女儿写给他的。原来,10岁的女儿对我们旷日持久的离婚大战充满了深深的隐忧啊……回到家中,我无声的把那份离婚申请表撕毁了,我想给女儿一个完整而又幸福的家。”

家教分析:故事《一节课挽救了一个家庭》,说的是学校里的“家长学校”的一节课,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故事的讲述者不仅仅是只说明这些,而是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充分说明了一个有关家庭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家长学校”里的“家长教育”课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课题。值得注意的是,这节课之所以对家长有如此巨大的“教育”作用,主要归功于家长学校“煞费苦心地安排了3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讲述渴望父母之爱的心情。”孩子是夫妻离异的最大受害者。幸福美满的家庭的孩子一个个无忧无虑,快乐成长,可离异家庭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承受如此不幸和打击,他们往往哭天无泪,哀叹老天为什么对他们如此不公!“声声啼血般的呼唤”、“泪流满面的哭诉”,是离异家庭孩子内心极度痛苦的准确写照,再铁石心肠的父母也不会对此无所动容。

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灭火”的案例,我们应该为“‘家长学校’的一节课,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感到万分的欣慰,同时,也不禁为“闹离婚酿成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感到无比的痛心。因为在夫妻之间闹离婚期间,就如故事《一节课挽救了一个家庭》中不幸的孩子“声声啼血般的呼唤”那样,已经给家庭特别是给孩子带来巨大伤害。笔者认为,“家长教育”课只是扮演“消防员”角色,扮演“灭火”角色,把一个“濒临破碎的家”破镜重圆,减少损失,还远远不够,更应该的是扮演“防疫员”的角色,以预防为主,避免出现“濒临破碎的家”或“彻底破碎的家”,避免损失,为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家长教育”课的作用最大化。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既然生下孩子,就要义无反顾地对他们负责。最好的负责是努力做到夫妻恩爱,为孩子提供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环境。最不负责任的做法就是不慎重的离异。无论是什么原因,这对孩子来说,家长离异都是一种应当受到报应的恶行,罪孽深重。做到保持夫妻恩爱家庭幸福美满,除了自己做出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要充分发挥作用。正如故事《一节课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做法,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自觉积极接受全面的“家长教育”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全面的“家长教育”不仅仅具有“破镜重圆”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挥创造“幸福美满”家庭的功能。这就要求“家长教育”课在家长闹离婚之前开课,在没结婚时开课,在人人都要接受的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开课,使“家长教育”不留死角地得到普及到每一个做家长的人和可能做家长的人。让人人都知道学习做合格家长的重要性不亚于任何文化课的学习,学会如何做丈夫或妻子从娃娃抓起,使人人都知道知道丈夫和妻子相亲相爱是什么样的,在年轻人的心灵深处播下相互尊敬、体贴身旁的人、相互忍让、让感情服从理智的种子。若如此,美好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家庭悲剧就不会轻易发生,不幸、可怜的孩子就会大大减少,民族素质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家长教育学》中指出的那样:“应从孩子小时起就培养他做父母的义务感。”该书是“家长教育”不可多得的教材。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百度下面词条在线阅读收听。

家长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_全集免费在线阅读收听下载 -...

一节课挽救了一个家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闭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