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喜欢上老师
(2023-08-09 07:00:30)
标签:
家庭教育 |
让孩子喜欢上老师
家教故事:从女儿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办法让她喜欢每一位老师。我观察每位老师的特点,把这些特点转换成优点,并在孩子面前夸老师。
比如女儿小学的第一任班主任赵老师,性情非常温和也很有耐心,我就总在女儿面前夸她:“赵老师脾气很好,她对你们很有耐心,我很喜欢她。”女儿听我说得多了,便认定赵老师特别好,也渐渐喜欢上了赵老师。赵老师让女儿在每节课老师进教室的时候喊起立,我就跟女儿说:“因为你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赵老师才让你喊起立的。她是真正喜欢你呢。”说这些的目的,就是让女儿喜欢上赵老师。事实上,我的努力很有效果,女儿一直非常喜欢赵老师,因此赵老师教授的语文课,她也学得很扎实。
对于其他的老师,我也采取类似的办法,让女儿喜欢上他们。
家教分析:这位家长和很多家长不同,他是具有丰富家庭教育智慧的家长。有教育智慧就在于他“主动”地在孩子面前夸老师以达到孩子喜欢老师的目的,“主动”而非出问题造成损失时才想起夸奖老师,这是许多家长不容易想到和做到的,看似平常无奇,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现实中,许多家长不仅不会像故事《让孩子喜欢上老师》的主人公那样主动寻找老师的优点,并及时介绍给孩子,有意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而是只要听孩子抱怨老师,就不分青红皂白,不做深入了解,丝毫没有寻找老师的优点的意识,就站在孩子的一边,草率地和孩子一起抱怨老师的不是。久而久之孩子对老师就会有许多不理解或误解而不喜欢老师。造成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紧张,甚至因此转班转学的案例并不鲜见。往往有这种现象,家长真的给孩子换班,孩子也不一定会受到比之前那个老师更好的教育,换一个老师也未必是孩子们都喜欢的老师,孩子没有这种喜欢和兴趣,何来学习成绩提高、学业有成呢?这就是说,即使转学或转班,也无法保证孩子会遇到喜欢的老师。因为这些家长和学生往往具有抱怨的不良习惯,积习难改,到哪里都是只知道抱怨老师而不知道了解老师、理解老师、反思自己。这种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不和的现象往往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生很听老师的话,简直视老师的话为圣旨。如果能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就会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孩子在学校就会有好心情,那么他就乐意接受老师教授的东西,并完成老师交给的各种工作和学习任务。持续的好的心情,可以持续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和动力(其实,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取得好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由于喜欢每一位老师,孩子每天上学都很放松,心情都很好,因为他觉得是去跟亲爱的老师们见面了,于是上学便成了孩子喜欢的事。
家教启示:大量事实都说明,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不和谐,多数是彼此之间的误解造成的。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多深入了解老师,多理解信任老师,通过了解增进更多的相互理解信任,化解更多的相互误解。家长非常有必要在孩子上学前就主动将这些道理讲给孩子,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做到多欣赏老师,多感谢老师,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崇敬老师。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办法左右学校给孩子分配哪个老师,但是可以左右孩子对老师的看法。那就是,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的老师给孩子正面的影响。就算再有缺点的老师,他也会有优点的。家长不妨多找找老师的优点,并让孩子也看到老师的这些优点,从内心崇敬老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爱上这位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孩子喜欢上学的一个原因。如果家长不喜欢老师,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讲老师的坏话,因为这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影响孩子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毕竟,老师都是有许多优点的,而且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老师是非常辛苦的,老师对学生和家长对他的欣赏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几十年从教的经验和体会中得知,“欣赏”不仅能使师生之间互相喜欢,使老师的优点发扬光大,使孩子的学习快乐进步,更能产生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使老师自觉改掉自己的弱点!
好奇心,让孩子想学习;成就感,让孩子爱学习;好心情,让孩子愿学习!
如果说好奇心、成就感和好心情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的话,那么要想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家长们该做的,便是通过“让孩子喜欢上老师”这项重要措施,家校密切合作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和好心情这些学习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