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骗)局:叫释放孩子的天性(下)
(2023-06-15 06:51:54)
标签:
家庭教育 |
分类: 婴幼儿家教故事 |
教育最大的(骗)局:叫释放孩子的天性(下)
家教分析:最无力的教育:放养。放养造就的熊孩子到处都是,防不胜防。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
看吧,被你们捧上天的“放养”,不过是美国底层人民无奈的选择罢了,就像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教育他们的孩子。
背后而且更严峻的现实是: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在如何把握给孩子划“限”问题,我们国家教育家的智慧并不逊色于奥巴马。比如下面北师大赵忠心教授介绍的一个故事。
民国年间,广东省有一位省长叫朱庆澜,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虽然是行伍出身,但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曾经亲自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免费发给广东全省的千家万户,供家长们学习。在书中,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见解。
表面看起来,“活泼”与“放肆”差不多,“规矩”与“呆板”也很近似。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他说: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他的这种分法实际上是很科学的,很有道理的。可这话象是在说“绕口令”似的,读者可能不大明白。
为了让家长把问题弄明白,作者运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
“比如牧牛场,周围把(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个动物里的牛,变成植物里的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
朱庆澜先生说:“教小孩的意思也同牧牛差不多。”这个比喻并没有丝毫侮辱孩子人格的意思,应当说是既形象又贴切,很耐人寻味。
联系到家庭教育实践,朱庆澜先生又举例做了说明。他拿“说话”做例子,他说:
“小孩爱如何说,听(任)他如何说,这叫做活泼;因为听(任)他随便说,就连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了。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叫做规矩;因为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就无论何种话都不准他说,好似要贴张封条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了。”
朱庆澜先生这种划分界限的标准是很准确的,对家长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根据朱庆澜先生所列举这个具体的实例,我们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