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最大的(骗)局:叫释放孩子的天性(下)

(2023-06-15 06:51:54)
标签:

家庭教育

分类: 婴幼儿家教故事

教育最大的(骗)局:叫释放孩子的天性(下)

家教分析最无力的教育:放养。放养造就的熊孩子到处都是,防不胜防。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
   
他们肯定没想到,放养的背后,一定是熊,一定是任性,没有例外。这些年,放养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
    
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得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写道: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美国精英阶层普遍实行协作培养,大致可以理解为“圈养”,而工人阶级和贫民实行的育儿方式才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也就是我们说的“放养”。

看吧,被你们捧上天的“放养”,不过是美国底层人民无奈的选择罢了,就像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教育他们的孩子。

背后而且更严峻的现实是: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家教启示
不能越过“界”。 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
   
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姑娘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还想吃第二颗。她问妈妈,是否可以。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有意无意忽略掉了,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奥巴马是美国前总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但有一个身份更令他自豪——两个孩子的父亲,奥巴马对孩子的教育,堪称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奥巴马有两个女儿,在她们分别10岁和7岁的时候,他制定了九条家规,内容并不复杂,但操作性强,而且极具意义:
 
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家规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家规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家规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一美元;
 
家规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家规7:每晚830分准时熄灯;
 
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
 
家规9:不准追星。
 
这样看下来,你会发现奥巴马最重视的还是规则的养成,而且都是生活中切切实实可以操作的事情。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一定的释放和宽容没有错,但在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在如何把握给孩子划“限”问题,我们国家教育家的智慧并不逊色于奥巴马。比如下面北师大赵忠心教授介绍的一个故事。

民国年间,广东省有一位省长叫朱庆澜,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虽然是行伍出身,但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曾经亲自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免费发给广东全省的千家万户,供家长们学习。在书中,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见解。

表面看起来,活泼放肆差不多,规矩呆板也很近似。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他说: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他的这种分法实际上是很科学的,很有道理的。可这话象是在说绕口令似的,读者可能不大明白。

为了让家长把问题弄明白,作者运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

比如牧牛场,周围把(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个动物里的牛,变成植物里的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

朱庆澜先生说:教小孩的意思也同牧牛差不多。这个比喻并没有丝毫侮辱孩子人格的意思,应当说是既形象又贴切,很耐人寻味。

联系到家庭教育实践,朱庆澜先生又举例做了说明。他拿说话做例子,他说:

小孩爱如何说,听(任)他如何说,这叫做活泼;因为听(任)他随便说,就连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了。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叫做规矩;因为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就无论何种话都不准他说,好似要贴张封条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了。

朱庆澜先生这种划分界限的标准是很准确的,对家长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根据朱庆澜先生所列举这个具体的实例,我们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