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给我们上了一课(下)

(2022-08-29 16:46:18)
标签:

家庭教育

分类: 婴幼儿家教故事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孩子的许许多多类似“鸭子为什么要啄羽毛呢?”的发问,这些在大人看来非常不起眼的问题,往往是孩子智慧的曙光,成才的迹象,弥足珍贵。大量世界顶尖人才的成才历程反反复复证明确实是这样,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此务必将其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以给以最高程的度重视。

人民日报推荐:世界上有最顶级的9大教育法则。其中位居首位的“狼性法则”是这样描述的:即使对于熟悉的环境、事物,小狼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它们不会将任何事物视作理所当然,更倾向于亲身体验和研究。孩子亦是如此。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强的学习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在大人眼里:你一直看这个干什么呀?你管那个干什么呀?跟你有什么关系?你管好自己学习就行了!父母需要明白:好奇心,比不出错要重要得多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拉比,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启发:其他家长每天放学后,会问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而他的母亲只问一件事:“你今天有提出一个优质的问题么?”正是这个举动,让拉比养成了不断提出问题的习惯,为他成为科学家埋下了伏笔。

“谈及为何走上科学之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应该说,对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从兴趣出发追问‘为什么’,是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看来,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童年的快乐生活极大影响了他的科研事业。所以,成就孩子,不妨从守护童年、从呵护那颗好奇心开始。

循着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众多世界顶尖人才走过的足迹,家长们可以看到,真正教育的源头在于呵护培养婴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兴趣和自主思考学习精神。故事《孩子给我们上了一课》正是淋漓尽致地诠释这种理念的一个优秀案例。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不妨把《孩子给我们上了一课》作为教材仔细阅读消化,弄清其深远的教育价值,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提升你欣赏婴幼儿的意识和能力,使你家的家庭教育走上教育的正道

深入学习就会认识到,很多类似《孩子给我们上了一课》的案例都会告诉人们,孩子智慧的曙光和成才的迹象仅在婴幼儿年龄段显现,必须在婴幼儿这个教育关键期给以不失时机的关注、引导、欣赏,通过反思改变陈旧的儿童观,回归童心向孩子学习,否则你的孩子的天赋就可能被埋没或扼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如儿童早期教育鼻祖木村久一在其名著《早期教育与天才》中所指出的那样:“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宝藏,若不在特定的时间加以开发,就会一一湮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及家长向儿童学习,不是学习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学习曾经拥有的美德和寻找失去的童心。比如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好奇、敢于冒险、自信、纯洁天真、无所做作、不瞧脸色、不拐弯抹角、不被功利困扰、直奔事物根本等。当教师和家长以一颗童心去观察欣赏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蹲下来与儿童进行交流,改变过去那种对儿童的想法不屑一顾,总以“我忙,没空”来打发孩子的做法时,这就为父母与儿童之间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提供了条件。学校强调很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五育并举进行全面教育;学前教育重点是家庭教育,也要强调根据婴幼儿宝贵的童心特征五育并举进行全面教育。不要矫枉过正、顾此失彼——不能因强调德体美劳而忽视智育!只有这样,儿童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将会更加科学顺畅,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宝藏就更能得到呵护与培养,更能充分释放与张扬,完成造就具有创新、发明、创造素质的一代,既实现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夙愿,也利于使“钱学森之问”有肯定的答案、任正非“关心”心想事成。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有底气应对全球化竞争 !

 

附:

天才宝宝的5种迹象

1、讲话早——如果他迅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发音清晰、喜欢刨根问底并具备非凡的理解力,说明他有聪明的潜力。

2、阅读早——关注他识字和识图的过程。另有一个有提示作用的迹象就是他会捡起书本自己阅读。

3、喜欢数字——他喜欢数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东西如楼梯、来往车辆吗?他能记住电话号码吗?他认识书本上的数字吗?他是否很早就开始数数?他能解简单的数学题吗?

4、善于解决问题——他玩那些适于比他年长的孩子的游戏吗?他能自主解决游戏中的困惑吗?他是否对细节他不感兴趣?

5、能够全神贯注——如果他能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自始至终,比如完成拼图游戏的时候非常专注而有耐心,说明他有成为天才的潜质。(摘自蒙台梭利的名著《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