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妈妈傻吗?

(2021-10-12 10:00:03)
标签:

家庭教育

分类: 日常家教故事

是妈妈傻吗?

赵忠心

家教故事:有一个上中学的女孩子叫岚岚。她家住的是筒子楼,楼道、厕所、厨房是五家合用。显然,打扫这些地方的卫生也该是大家的事。

岚岚的妈妈朴实、厚道,心地善良又很勤劳。多年来,与邻居们相处得非常好,从未跟哪个邻居闹过别扭,红过脸。她经常主动打扫楼道、厨房、厕所的卫生,还特意购买了刷子、纸篓什么的,好让大家使用方便。

见妈妈总是默默无闻地那样做事,岚岚觉得这有点儿不公平:大家共用的地方,就应该大家都出力。为什么老是让妈妈一个人干活儿呀。

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了,对妈妈说:“妈妈,你真傻。”

妈妈听女儿说自己“傻”,一下子就愣住了。“你说妈妈傻,妈妈怎么是傻了?”

岚岚说:“你自己掏钱买刷子、纸篓,让大家公用,还经常倒纸篓、打扫楼道、清扫厨房。别人家都不干,就你积极!”

妈妈听了,微微一笑,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嗨,多干点儿活儿,这不算什么。随手就干了,又累不着人。”就没再多说什么别的。

可妈妈的心里并不平静。她心想:小小的孩子怎么这么自私、狭隘,斤斤计较,以后找机会得好好教育教育她。

说来也巧。就在第二天晚上,岚岚写作业,写着写着,钢笔没有墨水了。家里墨水瓶里也没有了,这时候商店早已关门。作业没写完,这可怎么办?

母女正在焦急地念叨这件事,正好被住在隔壁的李阿姨听见了,她主动把自家的墨水瓶送了过来。

关切地问:“岚岚,没墨水了?甭着急,我这里有。这墨水,我们家不常用,就先放在岚岚这里得了。等我们要用的时候,再来这里灌就行了。”

李阿姨说完,不由分说,放下那墨水瓶就走了。妈妈和岚岚连忙道谢。

妈妈心想,这真是“天赐良机”。妈妈看这是个教育岚岚的好机会,等李阿姨走后,妈妈故意拖着长腔对女儿岚岚说:

“这个李阿姨,也真够傻的了:把自家的墨水白白送给别人用,还无偿地捐赠给别人。她可真是‘傻’到家了!”

岚岚听妈妈这样一说,不禁一愣,她似乎从妈妈的话中明白了什么,连忙阻止说:

“妈妈,妈妈,您别说了。我知道了,是我不该说您‘傻’。这不叫‘傻’,这叫互相帮助——”

岚岚说完,觉得很难为情。

妈妈见教育岚岚的“火候儿”到了,就顺势说:

“岚岚,你说得很对。岚岚,你看,咱们邻居李阿姨身体不大好,刘叔叔单位的工作又很忙,成天早出晚归,都没法照顾李阿姨;王阿姨家有个小宝宝,一会儿也离不开人,整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她哪里能腾得出手来呢!那孙爷爷呢,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大好……他们各家都有困难。咱们家,你已经长大了,我和你爸爸都年富力强,身强体壮,又没有什么拖累。你说,大家住在一起,就跟一家人似的,谁家有困难,就应该多帮助才是,怎么能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呢?我看,这些事,不仅妈妈要干,今后你也要抽空学着干点儿。”

听了妈妈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岚岚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是我不对。您不是‘傻’,是在帮助别人,以后我也帮您干活儿。”

从那以后,岚岚真的变了,常常帮妈妈打扫楼道的卫生,邻居们都夸岚岚很懂事。

家教分析评论。岚岚对妈妈善良美好的心灵和乐于助人的行为不理解,反映出她不大懂得人情世故的幼稚和斤斤计较的狭隘,这与妈妈的思想境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妈妈尽管很不满意,但没有当即批驳女儿。她心想,直接给女儿“当头一棒”,数落、挖苦一顿,倒是出气了,但效果不见得好。因为没有现成的有说服力的事实为依据,无论怎样“论证”也是苍白无力的,倒不如不说。妈妈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第二天,恰好遇到了李阿姨主动送墨水救急的事,妈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这真是“天随人愿”。

李阿姨送的不仅仅是一瓶墨水,还送去了活生生的教育资源和难得的教育机会。妈妈抓住这个“天赐良机”,结合眼前有目共睹的事实,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推心置腹,说得入情入理,女儿心领神会,终于唤醒了女儿沉睡的良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这充分表明,岚岚的妈妈不仅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也具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

家教启示:教育孩子,切忌空对空地说教。不看时机,不顾环境、场合,想什么时候说孩子就什么时候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太随意了,肯定是“说了也白说”。

事实胜于雄辩。正确的做法是,应当是针对孩子的思想实际,及时发现并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充分利用现成的教育资源,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

利用特定的教育情景和教育资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肯定要比毫无针对性地空洞说教效果好得多。

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但并不是随时随地都有,需要家长增强教育意识,耐心等待,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一旦出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就要像岚岚的妈妈那样,敏锐地觉察,及时地抓住,充分利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孩子,一定会坐收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赵忠心: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该案例中的“家教故事”“家教分析”“家教启示”这些红色字体是笔者添的。他们对应的内容分别回答本故事的核心情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家教故事”回答的是“是什么”。 即故事《是妈妈傻吗?》中的妈妈教育孩子方法是什么:不急于不分场合、信口开河地训斥女儿对自己行为的糊涂认识,而是平心静气、等待时机,抓住身边的具体事例、具体细节卓有成效的教育了孩子。具有具体、实践、微观、个性等鲜明特征。体现一般、理论、宏观、共性等特征的探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不经理性分析的东西不容易被迁移。

“家教分析”回答的是“为什么”。即解决故事《是妈妈傻吗?》中的妈妈在教育孩子时,为什么不急于训斥有糊涂认识的孩子,而是等待时机,抓住李阿姨送去的难得的教育机会进行教育的问题?这属于一般性理论思辨问题。给人们提供了对孩子问题正确的理解和理性的认识。给将故事阐述的方法迁移到孩子身上发生的别的问题上打下了基础。“我认为”有道理的东西,容易举一反三,自觉灵活的“行动”。

家教启示回答的是 “怎么做”。即故事《是妈妈傻吗?》启示人们在教育孩子时,原则上应该怎么做,在弄清为什么的基础上,指出解决孩子问题的方向问题,解决一般家长面对类似问题,宏观上“怎么做”的一般通用的观念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由具体个性零散的层面上升到一般共性高度概括的理论观念的层面,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具有一般、理论、宏观、共性的特征特别明显。家长一旦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他们就会产生许多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

《是妈妈傻吗?》以及和她类似的许多成功家庭教育案例文本都告诉人们,一则家庭教育案例要想具有教育价值,应该明确告诉家长其核心情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三者缺一不可,要有完整性。只有以具体特定情节细节支撑的家教故事,没有理性的家教分析和家教启示,家长们就不容易从这个故事得到启发灵活应付孩子千变万化的问题;如果只有一些理性的原则、理念性的条条,没有具体的故事对这些原则、条条支撑,家长一遇孩子千变万化的问题就会不知道具体怎么做。这是不少家长学习了许多理论性的东西,结果家庭教育的具体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明显地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具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案例才能起到促使人们端正认识、明确方向、提高能力作用。笔者编写家庭教育故事时特别注意学习赵教授等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一贯坚持他们给人们展现的教育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