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家庭教育故事
(2016-07-12 07:48:29)分类: 名人家教故事 |
家教故事: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也是在良好的家教下,打开了智慧之门。他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虽然杨振宁很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父亲却并不急着让他专攻理科,而是有条不紊地让儿子先接受了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扬振宁很小的时候就背下了很多古诗,背下了大量的蒙学经典。杨振宁12岁时,杨武之请了清华大学历史系的一位学生丁则良教儿子读《孟子》。在中学时代,杨振宁背完了《孟子》全文。杨振宁后来回忆说:“现在想起,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孩子朝这个方面推。但当时我的父亲没有这样做,他却要我补《孟子》,这对我这一生有很大意义。”
家教分析:“现在想起,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孩子朝这个方面推。但当时我的父亲没有这样做,他却要我补《孟子》,这对我这一生有很大意义。”那么,这个“很大意义”是什么呢?无非是,学习经典为杨振宁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使之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打通了通往专业成功的道路,然后达到事业的巅峰——获得诺贝尔奖。正如梁启超先生告诫儿子梁思成所说的那样:“要分出点光阴学些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部门。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的确,人文可以使心灵安静,非宁静无以致远,人文可以使人心灵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人文可以使人刻苦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人文可以使人善于思考,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文可以使人立志,有志者事竟成。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科学用来做事,人文用来修身。修身与做事的关系也可以用路与车来比喻,做事好像是“车”,修身好像是“路”,车要想快速驰骋,必须有康庄大道,人要成功做事,必须优秀做人。现在不少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乃至成年人,其生活中充满着厌倦、苦恼、甚至堕落酿成惨剧,其人生之车颠颠簸簸、磕磕绊绊,违规行驶、大小车祸不断,严重者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一生一事无成,更严重者翻入悬崖,粉身碎骨,身败名裂。究其原因,都是没有“人文用来修身”造的孽。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向杨振宁的家长杨武之先生学习,都要改变“考啥教啥”、“考啥学啥”的错误教育观,不要让孩子偏科,重视孩子的人文阅读,用人文阅读为孩子铺就人生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