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8点半坐景交车进入莫高窟,身份证刷了好几次。记得18年前,我俩是坐出租车,直接到了莫高窟的门口。
中午在莫高窟休息大厅用了午餐,随后立即上路,前往敦煌雅丹魔鬼城。
下午大约4点左右,车刚缓缓驶入雅丹景区的停车场,车窗外闪过一只横飞的小鸟,它绝对不是麻雀。下车后,我很兴奋,立即提着300头,向着小鸟的方向走去。一路来,我沉溺于幻想之中,我和吴同学说,如果路边看到鸟,立即停车。但是,现实哪里有鸟,带上的车拍装备只好老老实实地躺在后备箱里。想不到,在荒凉的雅丹居然拍到了鸟。
这只鸟从未见过,回家后,第一件事,打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难以判断。隔天,我俩迫不及待去了上海图书馆,捧了一摞“大砖头”,反复对比,依然一头雾水。感觉还是《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里的石雀的描述似乎更接近这只鸟的特征。另外,商务印书馆2018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图签》里的多幅石雀图片与这鸟比较相似。不是百分之一百确定,也有点像林岭雀。
石雀,体长14厘米至16厘米,形似麻雀,羽褐色,具深色的侧冠纹,浅色的眉纹,眼后有深色的条纹,嘴短而厚,雄雌同色。分布于中亚及青藏高原至甘肃西部,新疆及蒙古,是留鸟。
老公从售票大厅出来,告诉我,坐傍晚5点半的观光班车,班车分时间段,只有一个半小时观景时间,原车原回,让我安心拍鸟。
如果说,第一次游鸣沙山月牙泉的印象早已淡忘。那第一次在莫高窟洞内热泪盈眶,至今难忘。这些年来,各种敦煌临摹作品展览及画册也看了不少,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画面,无。
这次入洞参观的还是原来那些洞窟,没有变化。18年后,我再次进入洞窟,当讲解员的手电筒聚光从窟顶慢慢移向窟壁,看到精美的图像,艳丽的色彩,我感觉我的脸颊在燃烧。1000多年啊,它们依旧熠熠生辉,被神光笼罩,那一刻,我无比无比幸福。
原来我担心,第二次光临莫高窟,会不会审美热情减弱,庆幸敦煌没有鸟,让我又享受了一次无以伦比的精彩。
第一次来莫高窟的时候,好像没有看过“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不记得了。这个陈列馆内容丰富精彩,值得慢慢品味。可惜计划中午必须离开莫高窟,下午要赶往雅丹。我俩是看着手表,匆匆浏览。
张大千当年在莫高窟的卧室
常书鸿的旧居,真心热爱艺术的人,不会在乎恶劣的环境和贫瘠的生活条件。
常书鸿屋子里的书架,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书架。
“莫高窟美术馆”正在展出的莫高窟壁画展。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以前参观过,印象也很深,那些仿真石窟制作精良。18年过去了,数量好像没有增加,是不是现在的美术工作者无能为力了。不过,展出的内容更多元了,想驻足细赏,可无奈时间走的太快。
这是我第一次去雅丹,弥补了我18年前留下的遗憾。莫高窟至雅丹188公里左右,因为是普通的省级公路,时速限制于60-80公里,行程大约3个多小时。一路上,几乎看不到其它车辆。
记得第一次去敦煌,大冬天,在柳园打车前往,一路上,老公多次要求下车,面向茫茫戈壁,激动地说,太美了。当地司机一脸不解,说,这有什么美的,我们都恨死这个地方了。你没见过刮风沙的景象,苦啊。老公有点怪,有西北情结。
这次前往敦煌的路上,看到的都是一根根白色的风电桩,一栋栋高压电线架,原来的苍凉壮阔荡然无存。
当我们的车离开敦煌市区,朝着雅丹的方向,在空旷的公路上,一望无际的大漠徐徐展开,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又回来了。期间,我们多次停车,在干燥的沙石上,瞭望天苍苍,野茫茫,深深呼吸,感受大自然深不可测的神奇力量。

雅丹魔鬼城非常大,可看的只是一小部分。
上观光车前的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