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2019-12-09 21:38:58)
分类: 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

安康市第一小学   王生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05页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二课时“烙饼问题”。
教学分析:

《烙饼问题》是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引导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渗透优化思想。这节课之前的《沏茶问题》同样渗透优化思想,考虑到理解难度并不大、以及孩子们的情况,则直接教授"烙饼问题”。“烙饼问题”知识的本身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数学中的烙饼优化方案与生活中的烙饼(3)经验是不同的,这就给学生建立烙饼模型”的解决方案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与阻碍,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图形直观、例举验证、观察比较、合作讨论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由难到易的分层次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情况下"怎样烙饼才最省时间”的实践策略,最终形成充分利用空间位置,节省时间”的优化策略,从而真正引导学生体悟优化思想,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中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三个写有正反的小圆片、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先来考考大家:热一杯牛奶需要5分钟,热3杯牛奶需要几分钟?
真是一位有生活经验的孩子。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经验、小窍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烙饼问题”中的小窍门。(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玲玲家的厨房看一看吧!很漂亮吧,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烙3分钟。

:这位同学找的很全,这些数学信息同学们都理解了吗?谁来说说你的解释?

2.“烙”1张饼。

玲玲的妈妈想烙1张饼,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烙的呢?
:烙熟1张饼需要6分钟,先烙一个面,再烙一个面。
预设:师:你是一位有生活经验的孩子。饼有两个面,先烙的那个面叫正面,后烙的面叫反面,这节课请你在讲述烙饼过程的时候也用上正、反好吗?
2.
“烙”2张饼。
:烙熟1张饼需要6分钟,烙熟2张饼呢?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大家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代替两张饼,烙一烙。

谁来说说你的烙法?你可以一边说,一边用双手代替两张饼烙一烙。

:12分钟,6分钟。
1:我是11张的烙,需要12分钟。

2:我是同时烙2张饼,先烙它们的正面,再烙它们的反面,烙2次,每次3分钟,需要6分钟。

③还有没有其他烙法?

④师: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烙的方法?为什么会选这种方法?
:选择6分钟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节省时间。怎样节省时间?同时烙

⑤就是因为这种方法节省时间所以也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法。

课件出示表格师生一起用表格记录烙两张饼的最忧方法。

下面我们把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法用表格记录下来。

 

1

2

烙单面的时间

总时间

第一次

3

6分钟

第二次

3

第三次

 

 

 

⑦我们一起用双手代表我们的两张饼。一起再来烙烙。
三、实践探索,体验优化
1.
猜测烙3张饼的时间。
:同学们太厉害了,这时候玲玲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三个人每人一张饼,尽快吃上饼需要多长时间?
:烙几张饼?烙3张饼,大家先猜一猜, 如果你来烙,需要多长时间呢?

板书生的猜测(9121518等)
2.
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①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4人小组合作一起烙烙。验证一下自已的猜想对不对。

合作要求:把信封里面的3个小圆片当成要烙的3张饼,课桌当成那个最多只能烙2张饼的锅,动手烙一烙,在烙饼的过程中三名同学烙,1名同学根据烙饼的方法,完成记录表格。

②师:同学们,验证完之后你的猜测准确吗?
③师:哪一组愿意当一当小厨师,展示一下你们烙的方法?

要求:一拿着记录表说,三人拿着三个圆片演示。(演示时要把圆片放一起,演示一次做个记号)

:我烙熟3张饼用了12分钟,先烙前两张的正面,再烙它们的反面,然后再烙第三张饼的正面,最后烙第三张饼的反面,一共烙了4,12分钟。
:你烙饼的方法很清楚。同学们听明白他的烙法了吗?和他烙的方法一样的同学举手示意。

④师:有没有和他们方法不同的,你是怎么烙的?

2:我用9分钟就可以烙熟3张饼,先烙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的正面,把第二张拿出来,把第三张放进去,再烙第一张的反面和第三张的正面,这个时候第一张就熟了,把它拿出来,把第二张放进去,同时烙第二张和第三张的反面,这样用三次就都烙熟了。
:多么有创造力的想法啊,你们是怎么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呢?
:还有没有和他们方法不同的?

 

1

2

3

烙单面的时间

总时间

第一次

 

3

12分钟

第二次

 

3

第三次

 

 

3

第四次

 

 

3

 

 

1

2

3

烙单面的时间

总时间

第一次

 

3

9分钟

第二次

 

3

第三次

 

3

⑤师:现在有两种方法,哪种方法可以让三人都尽快吃上饼呢?
:9分钟的这种方法,因为节省时间。

⑥你猜对了吗?

3、辨析。
:12分钟的这种比9分钟的这种方法时间浪费在什么地方?
:浪费在第3张饼的时候,因为它是单独烙的,锅里不是2张饼。
: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总结:要想节省时间锅里就要同时烙2张饼,别让锅(有空余)。

4、学生用烙饼的最佳方法动手操作。

①师:9分钟的这种烙法就叫做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下面我们一起再说一说(课件出示烙3张饼最忧方法的表格,师生一起说一说)

②我们四人小组再拿出小圆片,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烙一烙”吧。
四、拓展延伸,寻找规律
1.
交流烙49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时间计算方法,用统计表找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
:玲玲的妈妈用同学们找到的最佳方法9分钟就让三人尽快吃上了饼,现在玲玲的妈妈决定烙更多的饼,你愿意帮助她吗?
:要烙4张饼,怎么样烙才最快?

:先烙第一张 和第二张的正面,再烙它们的反面,然后烙第三张和第四张的正面和反面,一共烙4,需要12分钟。

她的这种烙法和前面的烙几张饼的烙法一样?

烙四张饼可以先烙两张,再烙两张。烙两张饼要烙几次?四张饼也就是烙几个2次?共几次?

:6张饼呢?一共烙几次?
:先烙2张,再烙2张,最后烙2张。

:8张饼,怎样烙才最节省时间?
:8张饼也是只要22张的放就可以了,一共需要8次,共需要24分钟。
:那像2张、4张、6...这样的双数张饼怎么烙呢?

按照两张饼饼的烙法,两张两张的烙。
:如果妈妈想烙5张饼,你准备怎么烙呢?
:先烙2张,再烙2张,最后烙1张。
:想一想,要想省时,锅里要同时2张饼,最后一张饼单独烙了啊?能想到更好的方法吗?
:先烙2张,在把剩下的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烙。一 共烙5次。

为什么要先烙2张饼,在烙3张饼?
:7张饼了,你有好方法告诉妈妈吗?
:22张的烙,剩下3张就用最佳方法烙。

师:如果妈妈想烙9张饼

:357.....这些单数张饼时,你能总结一下 怎么烙吗?
:可先22张烙,最后剩下3张按最佳烙法来烙。
2.
寻找规律,概括般方法。

①看看这个表格,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饼的张数、烙饼的次数和烙饼的总时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小组讨论讨论)
:1张饼除外,烙饼的数量和次数是相同的。(如果生没发现,引导生观察1张饼)
:说的多么严谨,1张饼除外,老师应该给你竖起大拇指。

②那谁能说说饼数为什么等于烙饼的次数呢?
:所用的最短时间=饼的张数烙单面的时间。

五、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
应用规律解决烙60张和61张的烙法和所用时间。
:同学们真有智慧,一起帮助玲玲的妈妈节省了这么多的时间。她很感谢大家,想给全班60位同学每人烙一张饼,怎么烙?需要多长时间?
:现在加上老师,61张饼,怎么烙?需要多长时间?

六、华罗庚的优选法

其实今天我们今天研究的“烙饼问题”就是源于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
七、应用规律

下面我们就用华罗庚的优选法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 、妈妈要用一个平底锅煎鱼,每次只能煎两条鱼,煎一条鱼需要2分钟(正、反两面各需1分钟),煎7条鱼至少需要几分钟?

像煎鱼问题以及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烙饼”的问题都可以用烙饼问题的方法来解决。

八、全课小结,提升优化。
1.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今天一起帮助玲玲的妈妈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烙饼问题,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师: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我们合理安排,就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老师希望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3
、师:学习的内容就是课本第105页的内容,课后请同学们再去看看课本,回顾一下烙饼问题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并且去寻找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烙饼”这样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