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问题》教学设计
(2019-12-09 21:35:42)分类: 教学设计 |
《田忌赛马问题》教学设计
安康市第一小学 胡刚
教材简析
《田忌赛马》这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三课时,教材第106页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历史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策论的思想。教材呈现了两个表格,第一个是让学生回顾“田忌赛马”的故事,第二个是让学生从数学角度理解田忌共有多少种应对策略。重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活或历史事件。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上册搭配一,三年级下册搭配二,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排列组合,并且已经接触了用列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已有知识为本节课探索田忌“共有多少种应对策略?”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和玩游戏等活动,探究获胜的对策,体验对策论的重要性。
2.经历比较、推理、猜测等活动感悟优化思想。
3.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们有没有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板书:田忌赛马。
师:听过的同学请举手?
师:田忌赛马是一个非常有名历史故事。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内容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完故事后,课件播放故事内容。)
师:故事中田忌前几次比赛都输了,他是怎样和齐王对阵的?
生:他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
(课件出示:前几次比赛情况。)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齐王 |
上等马 |
中等马 |
下等马 |
田忌 |
上等马 |
中等马 |
下等马 |
本场胜者 |
齐王 |
齐王 |
齐王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熟悉情况,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激发孩子了解历史文化。然后再播放这个故事,并用表格列出比赛的对阵情况,让学生掌握完整的故事情节,既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铺垫。因为本节课的对策问题,就是以田忌赛马为背景的。】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原因
师:后来田忌是怎样战胜了齐王?
师: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战胜齐王呢?故事中都有哪些关键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田忌、齐王的赛马是三局两胜制;他们每人各有上、中、下三匹不同等级的马;而且在同等级的马中,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
师:田忌的朋友孙膑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帮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反败为胜。
(课件出示:反败为胜)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齐王 |
上等马 |
中等马 |
下等马 |
田忌 |
下等马 |
上等马 |
中等马 |
本场胜者 |
齐王 |
田忌 |
田忌 |
师:田忌为什么要用最弱的马对阵齐王最强的马?(板书:最弱对最强。)
师:也就是说,虽然第一场肯定会输,但后面就能连赢两场,从而整体取胜。(板书:整体取胜)
【设计意图:听故事是为解决问题提供背景,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分析故事中都有哪些关键信息?让学生感悟这种对策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二)游戏体验
师: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
师:现在我们分别扮演齐王和田忌,进行一次模拟赛马。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能赢齐王的策略。
课件出示规则:(1)同桌两人一组,左边的同学扮演齐王,右边的同学扮演田忌。
(2)比赛三次为一局,赢两次者获胜。齐王先出,且赛马的出场顺序不变。
(3)赢一局在练习本上记10分。至少进行三局比赛。
(师参与游戏,大约3分钟后)
师:我想采访采访齐王你赢了几局?有什么感受?
师:我再采访采访田忌,你在比赛中赢了几局?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再组织模拟比赛,让学生切身体验对策对策论的思想及重要性。】
(三)列表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能战胜齐王的策略?是不是就代表没有其他取胜的办法了呢?
师:田忌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策略?我们把所有的策略都找出来比一比就清楚了。假如我们已经知道了齐王的赛马出场顺序是第一场出上等马,第二场出中等马,第三场出下等马。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或者画一画,然后和同桌商量商量,看看谁能最快找出所有应对策略?
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找到了几种策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师:非常了不起!他所用的这种寻找策略的方法和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相同?
生:搭配。
师:对!这里完全可以用搭配的知识来解决。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策略多少不同,表现方式也不一样。为了简单清楚的表示出所有策略,我们可以用前面学过的列表法。
(课件出示表格)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获胜方 |
齐 王 |
上等马 |
中等马 |
下等马 |
|
田忌1 |
|
|
|
|
田忌2 |
|
|
|
|
田忌3 |
|
|
|
|
田忌4 |
|
|
|
|
田忌5 |
|
|
|
|
田忌6 |
|
|
|
|
师:我们在表格的最上一行,标明比赛场次和获胜方,把齐王赛马的出场顺序写在第一行,将田忌所采用的策略分别用1、2、3、4、5、6等依次次写在下面。
师:现在把我们刚才所找到的策略分别填在表格里。第一种应对策略可以和齐王的一样。
师:第二种策略田忌依然先出上等马,然后第二、第三场将第一种策略的顺序交换。(学生依次说出其余应对策略)
师: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比较简洁清楚。在列表时可以用搭配的知识,有序思考,既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比赛,还是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取胜策略?引出把所有策略都找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寻找,再同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发现大家表示的方法各异,比较零乱,不容易分辨。从而引出最简单清楚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在列表中渗透有序思考,与之前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四)归纳小结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在这所有策略中,有几种策略可以取胜?
师:通过列表我们把田忌所有可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比较后发现只有唯一的一种策略可以取胜。
(课件出示: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都一一找出来,然后从中找到最优策略,这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师:田忌的这位好朋友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才让田忌反败为胜的。把所有的策略都了然于胸,就可以做到运筹帷幄。(板书运筹帷幄)
师:运筹帷幄,这个成语大家知道什么意思吗?
师:在这里就是把所有应对的策略都一一列出来,然后选择出最优的策略,从而取的胜利。本意是什么?下来后同学们可以查查词典了解一下。
师:他的这位朋友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他叫孙膑。(课件出示孙膑图片)
师: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数学知识,将来能成为了不起的人。
【设计意图: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都一一找出来,然后从中找到最优策略,这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告诉孩子田忌能反败为胜,就因为他的朋友孙膑运用了这种方法,所以能很快的找出取胜的策略。并向孩子介绍孙膑,并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数学,做孙膑这样了不起的人。适时点拨,简而不凡,画龙点睛。】
三、练习巩固
1、玩扑克牌游戏。
师:刚才我们在听故事中研究了一门重要的学问——对策问题。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扑克牌的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两人玩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每人每次出一张牌,各出3次,赢两次者胜。红桃9、7、5;黑桃8、6、3。拿出课前准备的和课本大小一样的扑克牌教具,学生看到后跃跃欲试。)
师:我们分别从一、二组和三、四组各选一名代表上前比赛,其余同学分别作为这两名同学的啦啦队。你们愿意吗?
师(拿着扑克牌对两个比赛的孩子说):你们挑选牌吧?
师:挑选黑桃的我们取名为黑队,拿红桃的我们取名为红队。(板书黑队、红队)每赢一局我们记10分。现在开始吧!
师:为什么你们都不愿意先出牌呢?
师:也就是说要想赢对方,还得让对方先出。(板书对方先出)
师:都不先出,那怎么办?
生: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出。
师:刚才的比赛中我们发现,只有对方先出我们才能有把握获胜。也就是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师:在关键的比赛中我们的出场顺序安排要保密才行!
2、分析判断。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一场拍球比赛,三局两胜,请看参加比赛双方的资料。这是双方运动员平时一分钟的一般水平:
甲方:1号120个;2号140个;3号160个。
乙方:1号110个;2号130个;3号150个
乙方队员有可能获胜吗?
师:在我们知道双方资料的情况下,就可以用这种以弱胜强的策略。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体验,不仅要让对方先出,还要知道对方的出牌顺序,才能取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且要灵活运用。】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数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设计能将教材的内容清晰、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对策问题
对方先出——最弱对最强——整体取胜
知己知彼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了以下几点:
1、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感悟空间。本节课我设计的活动有:讲述故事,模拟赛马,探寻策略,游戏体验四个大的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思考,感悟。
2、以问题为引领,激发理性思维。如何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呢?问题引领是关键。本节课教学中,特别注重问题的设计。如:前几次比赛中,田忌败的一塌糊涂,他是怎样和齐王对阵的?后来田忌是怎样战胜了齐王?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战胜齐王呢?故事中都有哪些关键信息?田忌为什么要用最弱的马对阵齐王最强的马?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田忌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策略?等等。这些问题,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带动着学生的思维逐步升华。
3、以故事为背景,渗透思想教育。这节课研究的背景是“田忌赛马”这则历史故事。在教学中除了实现知识技能目标以外,要不要渗透思想教育呢?该怎样渗透呢?如果对故事本身讲的过多,还是数学课吗?简而不凡,点到为止。画龙点睛,贵在自然。上课伊始,先让孩子讲述这个故事,了解孩子们对故事的知晓情况。当有孩子能简要讲出这个故事时,立即肯定,并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在课件播放时,只播放精简版,突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在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后,告诉孩子,运用这个对策帮田忌反败为胜的人叫孙膑,并简要介绍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激励孩子要好好学习数学知识,将来成为像孙膑一样了不起的人。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挖掘数学文化的价值。这样的设计,做到了简而不繁,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4、以不变应万变,应对课堂生成。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学生的思维如万花筒般五彩缤纷,面对这多彩万变的世界,我将如何应对?我的策略是“不变”。不变的是什么?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学生,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放在第一位。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切实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