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课体会

(2023-01-11 10:07:41)
 
《我们是被物理时间捆绑的人》,昨日老师又再次提到了时间,我上课的时候和老师说了,我们好像不自觉地会深陷在时间的概念里,(当然原来我们并不知道)为啥如此说呢?当我们头脑里有了时间那个概念开始,如果是在未来的点,我们就会开始给自己倒计时,还有几年我30岁,还有几年我60岁,还有几年我或许死了。当在这样情绪的时候,我们一方面感到有点恐惧,当然我们会对现在有所珍惜(可是我们的珍惜有些时候方式方法又是错的),更多的好像是一种压力感和压迫感。好像在接下来的这个段里面,我就有了很多人生命题要做,我有很多人生task 要完成,从孩提时代一直到中年,时间催促着我不断迈开脚步,催促我要不断去努力,催促我们不断给自己提新的要求,而我们不自觉的在这个未来时间的概念里加速自己的脚步,而这种“加速”我们自己解读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对自己人生的评价。可是非常荒谬的是,在这种奔赴未来时间的模式中,在这种期望自己所做的“对得起“时间流逝的模式中,我们生命好像变得没有了乐趣。从小老师问我们,长大了要做什么什么?未来要成为什么什么?我们都开始有了头脑中美好的图片,但最终我们会发现这幅图片距离真实此刻的自己已经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有时候,在恍然的一个瞬间,我觉得我们真的需要时间么?还是其实我们被它已经绑地非常深,非常紧张,非常焦虑,但自己却毫不觉察呢?很奇怪的一点是,当我们在过去未来时间概念里游走的时候,想象着那些场景的时候,我们的心和此刻的体会,此刻的真实感受是脱开的。如果尝试用老师的反证法,既然是脱开的,既然要回到此刻最真实的感受,探索自己当下的心,我们又何必一定要顽固地抱着这个并不能让我们感受真实的“时间的概念“呢?(其实有时候在冥想的练习中,我们也不清楚什么当下了,未来了,身心经验在那个点上全部升起,这一刻就已经涵盖了所有的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指向)。当然这些都不是头脑所能解答的。或许目前内心也只能感受到一部分。当老师说到那个“功利的妈妈”,那个被时间捆绑着的'快把卢浮宫的主要图全部看完的“目的性的妈妈出现的时候,我知道那个母亲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对所有的事情,我们会所谓的安排好'时间‘,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要追求最大的效益,只看那些所谓的“经典”的,我们其实一点不清楚,每每当我们这么去做的时候,我们都在抹杀自己的乐趣,抹杀每个生命其他点上任何的可能性的尝试,因为我们只想要那个最终结果,那几幅世界名画,那几首世界名曲,我们却全然不知道,我们或许错过了更多的与自己有心灵有感应的画,错过了无数个其他的贝多芬,最重要的是,错过了生命所有的其他各个层面,各种可能性,各种不同性的体验。因为在时间有限的逼迫下,我们只追求大众认为这样更现实的做法,我们追求可以让别人知道“原来我们也懂名画,也懂音乐”的炫耀和赞赏,如果深入地去看,我有点看明白了。我们的眼光投注在外面,我们又在满足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老师说过的去听音乐会),很少满足自己。同时,带着这种心的能量,必然是提醒自己事事加速的,焦虑的,紧张和担心的,还会担心有没有看完,有没有完成任务,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惊人可怕的是,我们的人生或许一直是这么过的。昨日老师说了一句我们给自己制造的紧张和焦虑难道还少么?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或许我在老师的小故事里看到了两重的压力。(第一重,是我们对本身物理时间预期的紧张压力,第二重,就是我们掺杂在其中的自己都已经不知道的"信念“和“习惯”模式)。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点,从小老师让我们不要虚度光阴,从此我的脑袋中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我怕辜负了时间,辜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不想虚度。但此时此刻,老师昨日讲后,我好像有点明白,事实或许并非如此。我或许完全可以停留一下在此刻,我可以空出一些时间让自己啥都不做,我被“虚度”两个字捆绑,而此刻或许我更可以告诉自己,当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生命不再去下定义,不再评判,不再指责,不再拼死奔赴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对自己的宽容爱和许多其他的可能。 如此我活得不再那么紧张,不再那么压力重重,因为这一刻我体验自己的一切,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这一刻并没有“ORDER ”和“ must ”,而当这一刻可以没有的时候,那么下一刻呢?再下一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Omicron
后一篇: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