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墓里放了千年的酒,味道是相当的......

(2016-08-17 09:15:10)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光禄

https://mmbiz.qlogo.cn/mmbiz/6z8q9GTj7XNnqF1ciaQHTx60tBuqXdydV8ibicXrV8UqJKJNh4boibUZ54NeTMMJOmiaRBfI15huWU63ibxF40cRrpUw/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9u3s75Suchia1ZjVrY3ITYtibH8vv24ZHjOgRM8AEoEhkZpxXYCXFiayg/0?wx_fmt=jpeg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此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字伯虎)的经典诗作。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拥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陶渊明、嵇康,唐有“饮中八仙”,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古人如此的爱酒,爱到什么程度?爱到要把酒带到墓地里,即便死后,也要与酒常相伴。

汉寿古墓群挖出1600年前古酒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pdfprVrP8cKMpEhBBZA6JJdhvll5zMKMmJZjCibSXZ0AoOIT1GLXoVw/0?wx_fmt=jpeg

今年4月29日,湖南汉寿县一座古墓在施工中被发现。古墓铭文砖上的刻字显示:“晋州从事、郡察孝不就、武陵汉寿龚道安,咸康二年岁在丙申时闰八月十日不禄于武昌,三年五月作此砖,葬于祖新都府君墓西侧。”铭文砖上,“龚侯”的字样清晰可见。

7月21日,另一座古墓在与“龚侯”墓相隔15米处被发现,墓群内发掘出一个精美的青瓷酒瓶,里面存有半瓶液体。专家判断,液体很可能是酒,距今至少有1600余年历史。

专家这样描述酒瓶:“轻轻的、稳稳的,有瓶身、瓶盖,还有双耳,釉色呈淡绿,虽瓶身染泥,仍难掩其纯正大气之格调。”

瓶盖一下揭开,令人称奇的是,瓶中还保有半瓶液体。而这液体,极有可能是酒。遗憾的是,凑近一闻,经过千余年的挥发,已没什么酒味了。

“龚侯”与古酒相伴千年,不禁令人揣想当年的魏晋风流。

烟台西汉古墓发掘2000年白酒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e2194domEQNvkTPftWfyZ9oMZIV3YFJ2icDTZuRLbcDxIWKy6AD4sibw/0?wx_fmt=jpeg

13年6月,烟台市考古工作者在烟台开发区三十里堡汉代墓藏考古发掘中,挖出了一保存完好的陶罐,里面还有半罐液体。 这液体已经存放了两千年。

为了确定陶罐里液体的成分,考古人员把液体取样,送往权威机构检测。经过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陶罐里的液体,每升的乙醇含量是34毫克。

专家说:“看见的东西就是非常的清洁透明,就和纯净水一样,什么味也没有,并且检测的酒精含量是非常的低,但是不管怎么低,就是零点零几毫克的话,它只要有酒精的话,证明它肯定是酒,不是别的其它东西。”

凤鸣汉墓埋藏西汉古酒汉墓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DdSUI6OSfIMQtPQiaiadM1yoodNTcdWdViaadFyHsavSUg0KbIkUsZzag/0?wx_fmt=jpeg

03年6月20日下午2点50分,西安北郊凤鸣原汉墓挖掘现场,随着考古工作者将移液管伸入两千多年前的铜锺中,一股翠绿色液体缓缓流出,飘溢而出的酒香令在场者无不动容——这液体竟是埋藏了二千多年的西汉古酒。

出土的古酒为何呈绿色?一些专家认为,按史料记载,古时的一些酒本身就是绿色,成语“灯红酒绿”即源于此,所以西汉古酒的颜色本来就是翠绿色。但另有些专家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根据鉴定,西汉古酒中铜的含量达1800毫克,绿色应是铜离子的颜色,而铜离子则来自存酒的铜钟。

宝鸡西周墓3000年陈酿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5H916V38CUJ0RjOAjeAPxeQDfQztbNhd2ZgNib6RAlmPNwwPwjJHeLw/0?wx_fmt=jpeg

2012年7月,陕西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古墓考古工作进行,28件青铜器全部被提取出来。其中一件青铜卣里存放的液体令考古现场一片沸腾,因为排除雨水进入青铜卣的可能性,考古专家大胆判断,很有可能就是一壶美酒。

这件青铜卣中的佳酿将是距今3000多年的“陈年老酒”,这可能是考古发现的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中国酒。

棺材里的顶罐酒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Ca0cUJx1dX03CasquSpqy2SniciaPg1HsQicwQB4GxU2ExZZ6DKL5pdkA/0?wx_fmt=jpeg

《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曾在某节目里说过他的经历:“......我一看这个酒琥珀色的,我以为这是一种米酒,我说这是什么酒,他说你先喝了我再告诉你,我当时就喝了,也没喝出什么特殊的地方,因为我平时也不好喝酒,他说你知道这个酒哪来的吗?说这是古墓里的酒,当时我吓了一跳。”

据他说,在贵州,从古代开始就有一种风俗,当地人死了之后,不管这个人有钱没钱,都要有一口棺材,这个棺材里面也许没有金银珠宝,但是会放一个瓦罐,这个瓦罐里放上五谷杂粮,寓意是他的子孙后代能受到死者的映福,保佑家里以后都有粮食吃。这个棺材埋到地底下,瓦罐里的粮食年深日久就发了酵了,就成了酒了,当地人管这个酒叫顶罐酒,所有的坟里都有这个酒,所以他们当地有一种职业,专门盗墓,他们不偷钱,就拿这个酒。

一个当地的网友说,那个叫衣食罐,一般是用蒸熟的糯米封在罐子里,剩下的就拿给亲朋好友吃,据说小孩子吃了不发梦冲(噩梦)!

这个酒拿出去还能卖,有人专门喝这个酒。因为发酵程度不一样,有的酒好,有的酒坏。最好的密封比较好,是琥珀色的,喝了之后据说跟醍醐灌顶的感觉。最差的是密封不太好的,里面都是粮食渣子,有点清水,酒水有点酒糟味。即使最次的酒,只要是过了上百年的,当地的酒厂就会收,他们拿回去做酒的引子。

古墓藏酒到底是什么味道?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W69gYvQRicAAqMtu6R64baSibZrUxAXuu6hVQOwbRnjKGGa8gaSSqLSQ/0?wx_fmt=jpeg

相传当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挖掘时,出土了一谭酒,当时谁也不敢喝,生怕千百年来已经腐败有菌。消息传到郭沫若耳里,郭前去查看并直接喝下一口,其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自己知道。

https://mmbiz.qlogo.cn/mmbiz/yqVAqoZvDibHW4ynpBjRrolMxOZtKTiaYgriaLUlZxXokFoib5d3CPw3BwX5VHZtmNn8abiaYUnKVlS6oMUIS9IK0nw/0?wx_fmt=jpeg

中国考古学家在古墓里发现酒还有多个例子,如湖北陈家山唐宋时期遗址、江苏徐州市狮子山汉楚王墓、沈阳法库叶茂台村七号辽墓、重庆南川区大观镇观溪村8社宋代墓等,都曾出土过酒。

古人怎么酿酒?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QoDQ8leNFsjCnm6oy0qTaLEDIYj1ULA2fficuA70bNNNIdq7V857Pnw/0?wx_fmt=jpeg

中国的酒是从谷物自然发酵起源的,所以基本上在元代以前,中国的酒以自然发酵型米酒、黄酒为主,果酒杂粮酒为辅;元代以后开始逐步出现蒸馏型高度酒。具体发展历程请看: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z8q9GTj7XNjvcK6ZqUc3cISBx6mH0LFW9WbgTz2duzGYpE7umIfIBQmJrMt4l7VnNW1d8ooIxOPJ9Mppcwia8w/0?wx_fmt=jpeg

在没有蒸馏条件下的自然发酵酒,由于酵母菌在酒精浓度达到20%后,就很难继续发酵,所以酿造酒精度大约是在0度至18度之间。(武松喝的十八碗酒可能也就相当于是现在的两斤二锅头。)

至于元代(学术界也有不同见解)以后出现的“蒸馏酒”酒精度就比较高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白酒,酒精度30至60度不等。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拿烈性酒配餐,可以说中国人爱喝烈酒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所谓美酒配烤肉,各位如感兴趣请点击:

古人也爱吃烤肉?原来烧烤的鼻祖是他!

同时,美酒虽好,然过量易伤身:

喝酒脸红不易醉?揭秘饮酒的十大谎言!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原创文章

与作者及时互动

http://s8/mw690/006vDfcSzy76krMhh6T07&690

如无特殊标注,“还原社”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hysociet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