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晓婷读道德经易经学习营论语人生觉醒

(2024-02-17 16:41:20)
标签:

文化

晓婷读道德经讲师班 掌握强者修炼秘籍 易经学习营 论语孙子兵法 人生觉醒升级营 晓婷文化 网盘分享

不用任何胸襟,有一个想法可以让你不生气,就是把讨厌的人当 作自动运作的机器人。如果这些粗心、不体谅、戏弄你的人都是没有心灵的机器人,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晓婷读道德经讲师班 掌握强者修炼秘籍 易经学习营 论语孙子兵法 人生觉醒升级营 晓婷文化 网盘分享 链接 点 zhihuiyinqing.com.cn





事实上,机器人本来就不可能粗心.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心而体谅或戏异与否都必须先有一颗心灵才行, 否则只是设计好的自动装置而已  对自动装置的机器人生气才是奇怪的事


当然, 一般来说我们不会这么想,可能从来没有怀疑过别人是否有 心灵,因为这样的想象实在太奇怪了。而且在直觉上,证明其他人有心 灵实在是太简单不过,只要打他一下看他会不会痛,不就知道了吗?因 为痛是一种心灵状态.会痛就表示有心灵  不过再仔细思考一下,这种验证方法有效吗?

换个角度思考,你可以确认自己会痛,因为你有痛的感觉 但是  你怎么能够知道别人也会痛?这样一问似乎就把我们问倒了,也凸显出  “他心问题”(the problem of other mins) 确认自己的心和确认别人的心,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首先,当你发现你在生气的时候,你很确定,因为你感受到了自己 的怒气 但是,当你认为别人有不体贴的心、粗心的心理状态或是戏弄

你的心理时,你感受到了吗?没有,你只是通过他们的行为推理得到

这是第一个不同点 依据这个不同.进一步看看有没有办法证明别人的 确是有心灵的。这时我们会感到迷惘,因为,如果依据经验主义的说法, “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但我们没有关于他人心灵的经验,很难借由 经验直接去证实他人心灵的存在 其次,从理性主义来说,对于别人心 灵的存在也不是白明的,认为别人有心灵的相关知识并不是任何基础知 识类型。我们只能考虑它是间接得知或是推理获得的知识。那么,我们

如何推理出他人心灵存在的知识呢?他人真的有心灵吗?

主张他人心灵存在的一个主要论证称之为“类比论证”), 这也应是大多数人相信他人心灵存在的主要依据。此论 证主要依据我们自己的心灵,以及我们有某心灵状态时会产生某些行为 和反应来推理。当我们看见别人有类似的行为或是反应时,我们就推测 并且相信,别人具有和我们类似(或甚至相同的)心灵状态。例如、自 己不小心踢到桌脚时会痛,这个痛导致某些行为,像是喊一声“哎哟” 显现出痛苦的表情。当看见别人踢到桌脚,并且也产生类似行为时,虽

然感觉不到别人的痛,但会推测别人有着“跟自己一样的痛”

这个论证的可信度或许很高,但是如果说这可以“证明”他人心灵 存在,又言过其实了。因为,当我们说“别人有心灵”时,“心灵”这 个词汇指涉到我们对自己心灵的认识,也就是说,别人有跟我类似的心 灵,然而,这却不是必然的。只要别人有能够让他们产生跟我类似行为 与反应的机制即可,而这样的机制未必需要一颗心灵,更不需要一颗跟 我一样或类似的心灵。如果我们要证明他人有心灵,光是这个类比论证

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论证的帮助

当然,我们可以用更多的东西来类比,也可以类比外形,例如,长 得像我这样的也会和我一样有心灵;或者.跟我一样有大脑的也一样会 有心灵。这样的类比虽然有加强相信他人有心灵的作用,但除非能找到

外形或大脑与心灵的必然关联,否则难以达成目的我们也可以说,因为他人跟我一样会使用与心灵相关的语言,而我是有心灵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心灵词汇的。从来没有痛和痒经验的人,又如何能学会使用这两个字呢?因此,会使用心灵词汇的别人也会有心 灵。这个推理虽然很合理,却必须先预设“能恰当使用心灵词汇的人必 须具备相关心灵状态”然而,我们已有许多证据显示这个预设是错误的  例如,心理学家发现, “一个从小就全盲的小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相当 程度上使用‘看’这个字.事实上他却完全看不到任何东西。”也就是说, 没有相对应的感官经验, 一样有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学会一个和感觉 经验直接相关的语词用法。因此,上述推理虽然能够提升他人有心灵的

合理性,但仍旧无法真正导出他人有心灵的事实。

可以类比的越多,说服力似乎就越高.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论证都 无法排除“他人没有一颗和我类似的心灵”的可能性。因此,类比论证

永远无法证明他人心灵的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