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御晨基本笔法解析课程

(2024-01-31 20:41:27)
标签:

杂谈

卢御晨基本笔法解析课程 网盘分享

针对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道德规范进行思考的学问,称为伦理学。在 伦理学中,有时不同理论会有相当不同的观点。从东、西方社会文化在道德相关的价值观来看,针对“自私”的态度就有很大的不同。

卢御晨基本笔法解析课程 网盘分享链接 点 zhihuiyinqing.com.cn




东方社会比较倾向于“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道德规范、对他人自私的容忍度较低。西方社会基本上比较包容自己与他人的自私行为,认为这些是人之常情。而针对不同的议题,不同的人与文化更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 有些地方赞成死刑、堕胎,但有些地方反对;有些人赞成善意的谎言,  有些人则不同意。在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观点是 否有对错之别呢?如果有,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何在?

当社会文化定下了道德规范之后,我们期待每一个人都遵守,因为 这就像是一个共同的约定。但是,或许有人不同意某个道德规范,因此 不愿意遵守。例如,假使制定了一个道德规范,  “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不 道德的行为”(这里也牵涉到法律问题,在此我们先忽略法律层面),而某个老烟枪认为这个道德规范不合理,因为他认为只要走到比较空旷

的地方就不会影响别人,为什么连这样也不行?于是,他不愿意遵守,也不认为这是一个共同约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一 定要遵守呢?这样的问题牵连到另一个伦理学的核心问题:“道德的判 断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标准可以超越共同约定,让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这也同时在问:“当我们说某个事情是善时,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孔子所提出的各种道德规范可以称之为“礼”,而他强调这一切的 道德规范都必须诉诸一个仁心。当我们遵循一个帮助别人的道德规范时, 必须依据爱人之心,否则单纯只有礼的行为,而没有发自内心的动机,

那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仁心是这些道德规范之所以成为道德规范的依据类似的观点普遍存在许多现代人心中,仁心就是一般说的良心。“摸 摸你的良心吧!”意思是反观自己内在的仁心, 一个行为如果符合良心,

那就可以去做,否则就不要做但是. “仁心”的标准何在呢?在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论语》 中,我们能发现的最实用准则是、 “克己复礼为仁”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的各种私人欲望,并遵循道德规范   这样的心属于仁心的一个部分。另外,我们处事的原则可以以自己为标  准、自己不希望别人对我们做的事情,就不要对别人做。如果大家都能  依据这样的方式做事情,虽然有时还是会因喜好不同而造成误解,但问

题不会太大。

然而,孔子的仁心主张最大的问题在于,实施起来不容易。因为大家都有难以克服的私心.所以做事情常常不是发自仁心,而是私心不过这个问题倒不是孔子独有的,所有要求自律的道德观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