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2017-12-15 08:08:27)
标签:

教育

分类: 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171211

立项号

 

2017XKT-XXSX060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王茹

 

所在单位

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立题的背景

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迈向了深水区,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同时也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尽快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者兼具学生才会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立题的意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一直是作为一线数学老师着力解决的问题。而我校的校本课程思维发展型课堂,对于基础教学有没有帮助,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会不会起到推动作用?会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思维工具的渗入对学生小学生涯的学习有没有影响以致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有没有影响,这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小课题的实施主要围绕以下3方面完成:1.学生学习直接思维课,了解各种思维工具的用法、作用和用途。2.将直接思维工具运用到数学教学中。3.调查研究学生应用思维工具对学习的影响。所以将小课题的研究过程及举措确定如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

1. 根据学生实际及自身情况确定课题名称 。

2. 向校教研室申请开题,并听取意见。

3.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评估可行性。

4. 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分工。

5. 组织组员学习关于思维图示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3月)

1. 课题内容的初始阶段。

a. 组员学习思维图示,并探讨如何将思维图示应用到数学教学中。

b. 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好的将思维图示和学习相融合。

c. 确定数学课程哪里可以用到哪种思维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d. 深入探讨如何更巧妙地将思维图示运用到教学中。

e. 组织学生学习思维图示的基本构成及作用。

2. 课题内容的提高阶段。

在数学教学中以课本内容为依托适时的应用思维图示对知识进行整理。

3. 课题内容的深入补充阶段。

a. 收集学生作品,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适时的做出适当调整。

b对学生应用思维工具学习数学知识的感悟进行记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7月)

1. 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2. 对学生应用思维工具后整个思维力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

3. 对教学中应用思维工具进行总结

4. 总结课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

     5.写出纸质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成果预期:本研究对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思维发展型课堂进行分析,以学生课堂学习为主,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将思维工具运用到基本教学中,主要剖析思维工具的学习和思维的有效锻炼对基本教学的帮助是否有益。

主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1.研究活动记录。

      2.直接思维课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课件。

      3.融入式思维课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课件。

      4.调查问卷。

      5.学生作品、活动照片。

      6.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相关论文。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