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父母孕育新世界》内容摘要与感悟

(2017-10-08 20:40:52)
分类: 读书笔记

《新父母孕育新世界》内容摘要与感悟              

 

一、赐时光以光——新家庭叙事

(一)内容摘要:

  1、何谓家庭叙事——叙事是一种选编,叙事是一种叩问,叙事是一种梳理,叙事是一种统一,叙事是一种反思,叙事是一种融合,叙事是一种编制。

  2、家庭叙事的意义:可以反思家庭对人的滋养和伤害,重现人生被日常繁琐生活不断切割乃至消解的意义,在精神层面上重新建构家庭。

(二)感悟:用家庭叙事的方式,进行家人之间的沟通,传承家庭的正能量,我也在无意识中做过:和孩子讲述他妈妈的经历、善良和坚强的故事;翻阅实物和图片,讲述他爷爷的坎坷、励志和辉煌。但在读了这部分内容后,我将会更意识的去做这些事,因为明白了这样做的价值。

 

二、点亮精神生命的灯塔——元家庭的灯塔效应。

(一)内容摘要;

  1、“元家庭”,就是在整个家族中,用叙事的手法提炼出家庭精神的那一个家庭。

  2、曾经遭遇的苦痛,就像一块巨石——放在肩上,就是沉甸甸的包袱;踩在脚下,就是助己提高的基石。

  3、弗兰兹-卡夫卡这样描述家庭叙事:“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着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4、到陌生的地方去看风景,是幸运的。在熟悉的地方看出风景,才是幸福的。

(二)感悟:在自己的家庭,在每天平凡的生活中看出风景,看出生活的意义,把它记录下来,并提炼出正能量,在家庭中发酵和传承。

 

三、从新家庭到新家族的嬗变——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家族重构

(一)内容摘要:

  1、为什么国人缺少从容呢?

  其一、信仰的坍塌,导致对生命存在的焦虑。(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其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导致人生有效时间的缩短。

  其三、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家庭生活安全感的丧失。

  在这三种状况之下,现代人一方面需要家庭创造身心的皈依,一方面又受困于家庭生活的逼仄。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需要家族的回归。

(二)感悟:

  1、在当下的社会里,追寻人生的意义,令人惶恐。故而,可以在一个小的社会里去追寻——就是家族。

  2、对作者的观点“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导致人生有效时间的缩短”,持异议。因为,现代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的时间虽然长了,但人的寿命延长了,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的时间,同样比以前长。并且,在西欧国家,人们活得照样从容。

 

四、智慧爱绘制同心圆——新家庭教育的三组关键词

(一)内容摘要:

  1、从概念到概念组。

  2、从平庸之恶到智慧爱

  ◎特蕾莎修女的感慨:“爱远处的人很容易,但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往往不易。抚慰因缺乏爱而感到孤独和痛苦的家人,远比将米饭给予饥饿者更加困难。”

  ◎何谓智慧爱?——智慧更多意味着理性,爱更多意味着感性;智慧更强调后天,爱更接近本能。欠缺了爱的智慧,毫无生命的温度。

  ◎相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转念可以成为人生的全新开始,相信善恶兼备的人性可以锻造得熠熠生辉。

  3、从阶梯到同心圆。

  同心圆:自我——家庭——团队——国家——人类——天地——宇宙

(二)感悟:读完这章,我知道:我的家庭一定会出现更多的爱、更多的家庭叙事诗,我相信我的家庭会发生改变。

 

五、中国儿童精神——新家庭教育的儿童视角

(一)内容摘要:

  1、中国儿童精神:自由、自律、自新。

  2、家教如莲——莲花,绽开于淤泥之上。

  没有哪个人的童年完美无缺,没有哪个家庭不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关键在于,是深陷淤泥就此腐烂,还是从淤泥中拔节,穿越水面,拥抱阳光。

 

六、重筑新时代的精神家园——新家庭教育观

(一)内容摘要:

  1、新家庭观,以精神纽带超越血缘关系,使家庭成为精神家园。

  2、新生命观——以物质存在彰显本质意义,以精神创造超越物质存在。

  3、新生活观——以幸福为宗旨,点亮自己同时照亮他人。

  4、新育人观——以自我挑战为路径,人是一个同心圆。

  ◎新育人观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精英——能够在行走中,不断锤炼生命的精华;在挑战中,成为战胜自我的英雄。

  1、新儿童观——以平等为基石,解放父母和孩子。

  2、新亲子观——以儿童为师,不断叩问本源,而共同成长。

  ◎“儿童是成人之父”(蒙台梭利)

  3、新文化观——以个性整合取舍中外文化,重建自信

  ◎真正的家庭,不仅要强壮人的体魄,更要滋养人的灵魂。真正的家庭,不仅是休憩,更是加油。

  ◎雅斯贝尔斯认为“古典时代具有双重意义,正是由于我们与古典时代有关,我们才成为德国人;如果我们抛弃古典时代,我们将变成粗野无礼之人。另外,如果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古典时代和抛开错误的陶冶世界,我们才能站在时代共同地基的真实中。

  4、新科学观——让科学成为新父母的钢筋铁骨。

  5、新发展观,以激活当下拥抱未来,让家庭超越时空延续。

(二)感悟:只有拥有新的家庭教育观,才可能构筑新时代的精神家园。比如: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精英,只要不断行走,战胜自我。

 

七、生命是教育之根——新生命教育的价值

(一)内容摘要:新生命教育的意义:

  1、对个体而言,只有生命教育,才能把碎片化的知识统领融合为智识,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超越。

  2、对生活而言,只有生命教育,才能弥合后现代对生命的消解,才能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生命教育的本质,正是希望通过教育的积极干预,回复生命的活力,实现生命的圆满。

  3、对人类而言,只有生命教育,才能恢复对生命的敬畏,

  当教育与生命分离,不仅生命会失去自我实现的价值,教育还会成为残暴的帮凶。

  4、对教育而言,只有生命教育,才能立足当下重现教育本义,才能朝向未知激发无穷潜力。

  生命教育,不仅能对教育者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恢复着教育的本来面目,让教育自身重新获得价值和意义。

  知识的传播固然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但人格的培养、价值感和意义感的形成,却只有在人与人之间才可能进行。

 

(二)感悟:新生命教育把生命本身放在核心,一切的教育都围绕生命进行,并为生命成长服务。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本身并无意义,当它能为生命成长服务的时候,就具有了意义;教师、家庭和学校,当他能为生命的成长助力的时候,才具有了意义。

 

八、艺术让人成为人——艺术教育和艺术思维

(一)内容摘录:

  ◎如果以人的生命来统领艺术教育的所有问题,所有技术该如何操作,以及它背后的意义,将一目了然。

  ◎艺术教育功利色彩浓重,已经成了当下教育的通病。

  ◎艺术特长,名为素质教育的成果,实为素质教育的遮羞布。

  ◎“不教之教,无言之诏”(吕氏春秋)

  ◎“充满劳绩,然后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

(二)感悟:

  1、列为艺术教育,其实还是生命教育,也就是说,所有的艺术教育都是为生命成长服务,它的终极目标指向的是生命的成长。

  2、在日常的艺术教育中,多为技术性的,而不是艺术熏陶本身,并且为学校的功利宣传服务的,不是为生命成长服务的。

 

九、尊崇人性向往美好的本能——道德教育的困境

(一)内容摘录:

  1、用明星教育孩子,是正确的。……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法,是最轻松最愉快的共读。

  2、从明星文章即教育素材的选取来说,要选择有细节的文章。有细节,就是指描述明星的成功,用细节记录明星拼搏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呈现成功的结果。

  3、用明星榜样励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向全世界所有人学习的,永远只可能是拼搏过程中的精神和方法,而绝不可能是结果。

  4、打蛇随棍上。孩子喜欢什么,就跟孩子聊什么,就在对话中暗中推荐什么……借明星的嘴,说出父母想说的话,效果就会大为不同。

  5、希望不应该是感性之花,而应该是理性之果。作为感性之花的希望,灿烂后会凋谢。作为理性之果的希望,腐烂后会萌芽。

  6、德育借力打力,大人省心省力。

(二)感悟:作为老师和家长,在平日要学会可以看一些学生爱看的电视节目,学会玩“王者荣耀”,看《神犬小七》《战狼》,关注王俊凯、权志龙,这样和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引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转机蕴含在危机之中——后喻时代新家庭教育的重点、痛点和拐点

(一)内容摘要:

  1、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2、后喻时代,家庭教育的重点:对父母来说,重要的教育方法——智慧爱;对儿童来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手段——自律;

  3、重塑精神生活的方法——影视共赏、图书共读、打造仪式。

  ◎缺少精神上的共鸣,再宏伟壮观的场面都只是形势,而不是仪式。有了心灵的震撼,最朴素简单的场景,也能成为最庄重的仪式。

(二)感悟:在这样一个时代,用最传统的方法是要改一改了。在影视共赏和图书共读方面,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实践过的,只要用心去做,用智慧去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一、父母孩子一样大——新父母何为

(一)内容摘要:

  1、新父母应给孩子以梦想

  ◎“在严冬里,我终于知道自己的内心拥有一个不可征服的夏日”——阿尔伯特-加缪

  ◎ 孩子不是木桶,而是火焰。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不是大人往孩子这个木桶里灌水,而是呵护孩子的灵魂之火,帮孩子稳定为理想之火。

  2、新父母应给孩子以信任。

  ◎新教育信条“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3、新父母应给孩子以尊重。

  4、新父母应给孩子以热情。

  ◎对生活缺乏热情,再博学多才也无法创造绚烂的生命。

  5、新父母应给孩子以自由。

  6、新父母应给孩子以榜样。

  ◎当父母知道追寻理想、求知若渴、不断奋进的时候,不论所做的是什么事,不论结果成功还是失败,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都足够成为孩子的榜样。

  7、新父母应给孩子以勇气。
  8、新父母应给孩子以关心。

  9、新父母应给孩子以空闲。

  10、新父母应给孩子以陪伴。

  ◎最简单的爱,就是陪伴。最难的爱,也是陪伴。

  ◎真正的陪伴是虽然朝夕相处,却怀着久别重逢的开心与关心;真正的陪伴是言语上的温暖、精神上的交流、行动上的支持。有品质的陪伴,哪怕一天只有20分钟,所取得的效果也远远超过一天24小时的低品质唠叨。

(二)感悟:

  1、点燃孩子的梦想:了解孩子的梦想,去鼓励孩子追梦;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梦想,并在平日为梦想而努力,并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追梦;和孩子一起观看关于梦想的书籍和电影。

  2、陪孩子是温暖、引导和示范,而不是命令或各自玩各自的。

 

十二、四季都有花儿绽放——新家庭教育的时间与技巧

(一)内容摘要:

  1、在决定孩子的学业成就上,尤其在为儿童创造幸福这一点上,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科尔曼报告》)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家庭教育侧重人格塑造、习惯养成,学校教育更侧重知识传授、精确训练。

(二)感悟: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作用,有着我意想不到重要性。作为家长,应明确自己该有的担当。

 

十三、在共读的心桥上——从亲子共读到全球共读。

(一)内容摘要:

  1、阅读不是为了读书,阅读是为了成人。共读不是为了成人,共读是为了行动。

  2、共读三个阶段:激发兴趣,让人爱上阅读;提高质量,让人养成习惯;加强质量,让人训练思维。

  3、共读的形式和层次:亲子共读——最简便的家庭教育;师生共读,最高效的教学工具;家校共读,最实用的共建平台;团队共读,最深入的合作试炼;网络共读——最自由的灵魂碰撞;城乡共读,最平等的精神互助;全民共读,最根本的民族精神;全球共读,最美好的平和世界。

(二)感悟:通过实践,我觉得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增加了我们的共同语言和兴趣,交流和引领效果更好,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十四、家校双极激活教育磁场——家校共育的理论和方法

(一)内容摘录:

  1、常见家校共育的误区:冷漠化;肤浅化(重视超前学习,忽视人格塑造和情商培养);集权化(重视长辈意志,轻视晚辈心声);功利化(重当下成绩、轻长远发展,重适用方法、轻理念引领);空洞化(重言语要求,轻自身的示范。);物质化(重物质投入,轻精神陪伴);碎片化(缺少整体规划)。

  2、家校共育的价值和意义:

(1)家校共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是稳步推动文明进程的最佳动力。

(3)是社会和谐的可靠抓手。

(4)家校共育是发挥“灯塔效应”,实现家庭向家族升华的最佳助手。

(5)家校共育是中国教育实现弯道超车的有力武器。

(6)家校共育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

(7)家校共育是实现教育共同体中多方完整幸福的最好平台。

  3、家校共育的原则:

(1)牢记目标的一致性,家校齐心协力。

(2)确保地位的平等性,让家校确保边界又彼此尊重。

(3)实现合作的开放性,让家校不断汇聚更多力量。

(4)探讨方法的多样性,让家校双方轻松前行。

(5)坚持行动的长期性,让家校工作张弛有度,滴水穿石。

(6)坚持效果的互补性,让家校共育实现1+1>2的效果,更让教育生活因为完整而幸福。

  4、家校共育的主要途径:搭建平台;网络社群;共享资源;配合学科;共读共赏;家校叙事。

(二)感悟:家校共育,首先要认同家校共育的理念,并在实践上坚持方向性和原则性,同时在找到适合的方法。

 

 

20171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