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积岩的前世今生
标签:
浊积岩 |
浊积岩的概念是由Walker提出来的,这个喜欢散步的人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还给自己带了个高帽子,说重力流浊流理论是地学界的一场革命,他之所以敢这么大胆的夸自己是因为早在他老人家提出这个理论之前很多学者发现了一个当时不能解释的现象,就是根据沉积分异原理,从物源区到沉积区,随着搬运距离的增长碎屑岩的粒度应该是越来越细的,由此可推断在深水的环境中肯定应该沉积的是最细粒的物质,像黏土、泥岩、页岩。但是实际观察中发现,即使在深湖深海中仍然有一些粗碎屑的存在,尤其是大伙在研究地槽的时候发现,浅色的砂和深色的泥页岩呈频繁的交互层发育,当时对这样的地层无法解释,浅色的砂岩应该形成在浅水环境中,暗色的泥岩应该是深水当中形成的,在剖面上这样的岩性组合竟能长达数千米,当时大家伙认为是地壳的剧烈运动忽上忽下导致沉积环境的改变而形成的,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说法靠不住,但是没有更合理的解释了,没办法,找个理由让自己接受吧。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AibSGBdOCYORdK8RyEoNiaLNSULlhicn2DT8XnSxiaV2cVV5RydrPy3ARSWgenRpbYH6pQ94D7KwV4OvrR7QQicf2Q/0?wx_fmt=jpeg沃克老爷子出现后一下子就戳破了谎言,大地构造哪可能这么忽深忽浅,这么大幅度的频繁变换。还是来看我的浊流理论颠覆你们三观吧,他认为这些浅色的砂质沉积物是由浊流形成的,大伙懵逼了浊流是啥啊,沃克又整出一个浊流是由湍流支撑的富含碎屑物质的流体,通过水下斜坡或峡谷直接搬运到稳定的深水环境当中去,这样就解释了这种浅色砂岩与深色泥岩互层沉积的演化过程。后来还引申出广义的浊积岩概念,也就是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代表了所有重力流形式形成的岩石。说白了就是一个重力课代表。这就是浊流的概念。最后用我大鲍马序列镇楼,这玩意必是后面某次推送的重点,大家先混个眼熟。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JAibSGBdOCYORdK8RyEoNiaLNSULlhicn2DCPXaIW2xic9Bg4WgJJ5XTCibeL0lnvvsJmnqYDjrFwiaKFQZeRceoxY5w/0?wx_fmt=png
Ps两个概念.(一)地槽:地槽是地壳上的槽形坳陷。地槽具有以下特征:呈长条状分布于大陆边缘或二大陆之间,具有特征性的沉积建造并组成地槽型建造序列,广泛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强烈,区域变质作用发育等特征。在地槽地台学说中是与稳定的克拉通或地台相对立而存在的强烈构造活动带,二者构成地壳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
地槽具有以下特征:
(1)呈长条状分布于大陆边缘或二大陆之间,宽可达上百千米,延伸可达上千千米。
(2)具有特征性的沉积建造并组成地槽型建造序列,如硬砂岩建造、复理石建造、硅质-火山岩建造、磨拉石建造等,沉积厚度巨大。
(3)广泛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有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中、酸性岩浆浅成活动和玄武岩喷发等。
(4)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褶皱和逆冲断层推覆构造等。
(5)区域变质作用发育。
(6)具有成矿专属性,如与中、酸性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铁、钨、锡矿,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镍矿等。
(7)地球物理场特点是具有呈现条带状分布的重、磁异常以及高热流值的地热分布。
Ps.(二)湍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也称为稳流或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体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这种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
百度就是这样,一个陌生概念又引出另一个陌生概念,死循环,以后我会尽量用大白话给大家伙解释。祝大家都好。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AibSGBdOCYORdK8RyEoNiaLNSULlhicn2DKLq20M9RBzExXJ5CY2GibZ0eicFfsnqPEffR68XgtdBlKibeG3N8wnQXQ/0?wx_fmt=jpeg公众号ID:littlemonkey105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