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教学内容】
课本P4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的观念。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认识并学会用米量,知道量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介绍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
三.巩固反馈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小明身高124(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